本網訊(通訊員 劉效廉)“想趕在夏日游客高峰期完成觀泉山莊水上樂園攔水壩、休息平臺和生態停車場建設。”據度假區負責人唐友平介紹。初夏時節,在紫陽縣毛壩鎮觀音村生態旅游度假區建設現場看到,3個攔水壩已建成2個,水上樂園和休息平臺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盤廂河流域歷史文化悠久,民俗文化、佛教文化交融薈萃,上世紀70年代農業學大寨修建的千畝古梯田遺跡和截彎取直建成的千畝米糧川道,以及明清移民修建的江南風味龐家古院落和山清水秀的大自然田園風光等豐富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稟賦,使人流連忘返。每到夏天,前來消夏避暑納涼的游客絡繹不絕。
盤廂河流域作為“佛教養生福地”,沿河依次建設山林采摘區、親水休閑區、農耕體驗區、農業游覽區。游客沿路可體驗采摘、戲水、垂釣、農家客棧、特色餐飲、山林游覽等不同景觀感受。通過逐年建設,盤廂河流域小地名挖斷崗生態旅游度假區已初具雛形,景點的合理布局與地勢開闊平坦、山環水繞的地質特色和周邊的特色民居構成了一幅幅大自然生態畫卷。鄉村生態旅游業蓬勃發展,加快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近年來,該鎮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重點打造一批特色產業文化村、旅游示范村、美麗宜居示范村和新型農村社區,輻射帶動全鎮旅游產業跨越發展,深入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從小規模、小市場的觀光游向大市場、多業態、全區域、全產業發展的生態游邁進。不斷強化景區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對農家樂、農家客棧、超市等食品安全管理,大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多渠道宣傳推介盤廂河生態旅游,不斷加大旅游資源優勢向旅游經濟優勢轉型。盤廂河生態旅游度假區已經成為該鎮山水生態旅游一張響亮名牌,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帶動了貧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
與此同時,該鎮不斷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擴大產業規模和品牌,補齊旅游要素短板,增強旅游產品供給能力,拓展和增強鎮域經濟發展空間,提升旅游服務能力水平,優化旅游發展環境。通過旅游和多產業、多行業融合發展、相互滲透,促進“旅游+民俗文化+特色產業+生態產業”等發展模式,使休閑生態旅游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新動力,實現農旅產業深度融合,振興鄉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