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志貴) 從紫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該縣2018年實現轉移就業8.15萬人,創經濟收入28億元,有組織的轉移就業1.08萬人,分別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7.5萬人的108%和5000人的200%,(其中修腳創業人員3萬人,占轉移就業人數的38%)。
今年以來,紫陽抓住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陜西省返鄉創業兩個示范縣的重大機遇,依托東西部協作機制和蘇陜勞務扶貧項目,積極推進兩地勞務合作協議的落實;加大就業扶貧政策扶持力度,用足用活用夠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兌現獎勵補貼等項政策,吸引、鼓勵各類企業到紫陽創辦社區企業,吸納、帶動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增收脫貧致富;該縣全面實施人才振興計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將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有機地結合起來,按照“政府推動+培訓基地+脫貧群眾+龍頭企業”的工作機制,實行“三包兩免一補兩穩”優惠政策,積極探索出報名、培訓、就業、維權“四位一體”“一條龍”培訓就業精準脫貧的創新“紫陽經驗”;紫陽縣人社局對200余名鎮、村基層一線扶貧“大員”集中“充電”、進行就業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業務培訓,為紫陽縣614個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貧困人員送去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帶動1200個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并為2萬貧困戶送上實實在在的“干貨”;紫陽充分發揮影響全國“勞務輸出”的紫陽優勢,探索積累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功經驗、造就了一大批有市場經濟頭腦、有一定積累資本、有自主創業能力的成功人士,鼓勵一批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帶回一筆資金返鄉創業,引進一批技術,扶持一批勞動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帶動一批產業,吸引鼓勵一批返鄉人員安身立業、圓夢創業、引領脫貧致富,走出一條在新型社區興辦勞動密集型“新社區工廠”的新路徑。先后引進毛絨玩具、鞋業服飾、電子和產品加工等20個優質項目入駐城鎮移民安置社區,解決就業2000余人,帶動貧困戶就業1000余人,受益人群超過10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