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 (通訊員 楊志貴 覃鈺銅)11月26日,紫陽縣首期新型社區工廠毛絨玩具縫紉工培訓班在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開班,來自紫陽雙橋等鄉鎮的68名學員將通過為期20天的縫紉技術專業培訓。培訓期間,具體采用理論和實操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主要教授學員毛絨玩具結構及基礎知識,縫紉機操作方法,縫紉工就業前景以及勞動法規、權益保護、職業規范、服務禮儀、民歌茶藝等內容,培訓學員結業考核合格后將直接安排到紫陽雙橋祥康社區工廠就業。
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主任賈學平說道:為了使紫陽第一期新型社區工廠毛絨玩具縫紉工培訓如期開班,我們做了大量的前期籌備工作,我們要抓住技能脫貧和“東西部產業轉移”以及蘇陜扶貧協作交流等重大歷史機遇,強化技能培訓,扎實組織好培訓教學、管理等項工作,為紫陽新型社區工廠建設、為企業的用工需求和發展、為提高貧困勞動力的自身素質和就業能力以及脫貧致富,培養更多合格技能人才和就業崗位。
“樓上住新房、樓下開工房”,紫陽縣將新型社區工廠建設及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發展納入脫貧攻堅年度目標考核。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攻堅精神筑巢引鳳。按照“招、建、管”總體工作思路,“內引外聯、建管并重、協同發展”,千方百計招項目,圍繞社區建廠區,通過對貧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用工補貼、勞動保障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全程“一條龍”、“金牌店小二”服務模式,為企業營造寬松、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全縣“新社區工廠”的發展壯大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措施。該縣重點開發污染能耗低、就業容量大、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新社區工廠”。先后通過招商引進毛絨玩具加工、服飾加工、農產品加工、電子產品加工等20家企業入駐紫陽城鎮移民安置社區,就地就近解決就業達2000余人,帶動貧困戶就業1000余人實現當年脫貧,受益人群超過10000人。從而走出一條城鎮興辦勞動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緊密結合的“新型社區工廠”的創新道路,有力促進外出務工勞動力迅速“回流”返鄉創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一方面讓貧困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快速脫貧致富,另一方面解決了他們很好地照顧好家庭老人和小孩等“三留守”突出問題,收到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第一期參加紫陽新型社區工廠毛絨玩具縫紉工培訓班姜乃鳳說道:感謝黨和政府給我提供這個培訓機會、學習技術,讓我一邊能夠照看老人小孩,又能在家門口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