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志貴)11月19日,從紫陽縣人社局獲悉:截止目前,該縣共開展紫陽修腳等五大技能免費培訓135期7485人,(其中修腳足療85期6008人,特色烹飪、家政月嫂、電子商務、職業茶農共50期1377人),提前超額完成2018年7000人的年度目標任務。
今年以來,紫陽將修腳足療、特色烹飪、電子商務、家政月嫂、職業茶農五大免費技能培訓寫進紫陽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納入2018年重大民生工程之一。整合培訓項目資源、把各項培訓任務分解到相管部門和鄉鎮并列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縣政府通過各種渠道主動向國家人社部報告紫陽技能脫貧工作,引起了省委書記胡和平、國家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領導和上級部門的高度重視。
按照政府主導、部門主抓、行業主管、培訓機構主辦、全縣上下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為支撐、鎮村農民技術培訓為補充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體系。充分利用抓住農民工返鄉的黃金時段,通過“情暖農民工”、“三下鄉”等活動在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高客站等集中發放免費技能脫貧宣傳資料、表彰技能脫貧帶頭人并組織百名“紫陽修腳師”宣講團分組到17個鎮宣講“作報告”。根據新生代勞動力結構特點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專業、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重點對登記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的專業培訓、貧困家庭成員的定點培訓、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的集中培訓。
各鎮及相應對口部門按照生源招收、組織培訓、就業安置、跟蹤服務一條龍工作業務流程密切配合、互動協調,并實行按月公布、季度通報、半年督查、年終考核機制強力推進各項專業技能培訓工作。按照包吃包住包安置、免學費免日用品費、補助交通費、穩就業穩收入“三包兩免一補兩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重點通過主導產業“流動”培訓“送上門”、技能脫貧“大巴”“請進來”、包聯部門“特殊”照顧“開小灶”等方法對貧困勞動力實施免費技能培訓、引導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扶持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三大任務。
該縣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紫陽宣傳、信平臺以及講座、宣傳手冊、村組院落會等不同方式廣泛宣傳政府免費技能培訓的公益效應及引領脫貧攻堅所產生的豐碩成果;通過“紫陽修腳師”引領脫貧致富典型以點帶面,充分調動了廣大干部群眾組織參與的工作熱情,激發了城鄉勞動力踴躍報名參加各類技能培訓的積極性;特別是今年10月技能脫貧的“紫陽經驗”在中國精準扶貧典型案例展示網絡公眾點贊投票活動中以穩增、有效的點贊票數名列前茅,“紫陽修腳”倍受公眾關注和專家評委的一致贊揚,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宣傳紫陽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宣傳氛圍和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