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賈偉)“我來還互助資金借款”,紫陽縣瓦廟鎮廟壩村七組村民劉運才冒著酷暑到村委會說的一句話讓在場的幾個村干部都很吃驚。村委會副主任唐必武翻開借款記錄,上面清楚寫著劉運才應還款日期為2018年9月2日,離還款日還有一個多月,他就要提前還款了。
為推進農民發展產業,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很多農村都成立了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廟壩村也不例外,2017年6月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村互助資金協會,共有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會員118名,發放5000至10000元不等借款共529000元。劉運才就是其中的一名借款會員。
劉運才是這批互助金的第一個還款者。當聽到他要提前還借款時,村主任許習懷和副主任唐必武趕緊忙碌起來,翻看原始借款記錄、計算占用費。雖然貧困戶的借款利息由政府補貼,但按照有關要求也要算出數據。為了防止自己算的不準確,許主任還專門打電話,請銀行的專業人員幫忙核算了一遍,拿到了權威數據。當5000元借款交給村干部時,老劉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因為他還準備再借第二期款繼續發展產業。
互助資金協會是以“信”字為核心的民間組織,主要靠農戶個人信用來維系運轉。個人信用是整個社會信用的基礎。像劉運才這樣的貧困戶,靠個人努力積極擺脫貧困,按時甚至提前歸還借款,不僅維護了個人良好的信用,更為協會其他會員樹立了榜樣。也只有像更多劉運才這樣的守信用戶出現,農村扶貧互助資金協會也才能走的更遠。好樣的,劉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