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志貴)截止6月底,紫陽縣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2378人、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5066人、扶持貧困勞動力創業103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8300人、4500人、86人的149.2%、 112.6%、119.8%,位列安康全市就業扶貧綜合排名第3和4名,取得可喜成績,具體采取了以下措施:
組織有效轉移,抓住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的重大機遇,依托東西部協作機制,加強蘇陜勞務協作交流,全面建立貧困勞動力輸入與輸出兩地協作機制,主動與常州市新北區對接,積極推進兩地勞務協作協議的落實,建立跨區域勞動力供求信息采集和發布制度,實現人力資源信息共享,打通兩地務工就業直通車,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有效轉移、實現穩定就業。
強化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在陜西乃至全國極具影響力的技能脫貧“紫陽經驗”品牌效應,強力推進修腳足療、家政月嫂、電子商務、特色烹飪、職業茶農五大技能免費培訓,努力做好技能開發工作,圍繞以茶葉、魔芋等種(養殖)植實用技術培訓,達到全縣貧困勞動力產業培訓全覆蓋。重點根據農村在冊貧困戶家庭實際情況、勞動力結構特點、培訓和就業意愿,有針對性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確保全縣2萬戶貧困家庭每戶至少有一名青壯勞動力掌握一門實用技術或職業技能,有一名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
落實扶持政策,加大就業扶貧政策宣傳和扶持力度,用足用活用夠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安置帶動本地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結合產業扶貧、異地搬遷扶貧、電商扶貧等項目,加快發展社區工廠,兌現獎勵補貼等項政策。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帶動就業模式,吸引、鼓勵創業成功人士和各類企業到紫陽創辦社區企業、建立社區工廠,吸納當地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帶動貧困戶穩定就業、持續增收、快速脫貧致富。
深入一線督戰,從縣上抽調專人、兵分六路,深入基層一線、進村入戶開展就業扶貧專項督查。重點圍繞鎮村貧困勞動力總數,當年計劃脫貧戶勞動力人數,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及創業、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各類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相關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的發放、社區工廠就業扶貧基地認定等就業扶貧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等核心指標任務進行核實。做實做好就業扶貧實名制報表,健全完善“一庫五冊”,全面梳理縣鎮村三級就業扶貧工作落實情況,采取超常規措施,為迎接半年脫貧攻堅工作考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