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效廉)“沒想到這么方便,在村上就能借錢,也不用抵押,比在銀行貸款便捷多了”。家住紫陽縣毛壩鎮觀音村三組貧困戶劉洪學高興地說道。他通過村上的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借到了1萬元啟動資金,養殖山羊20只,年內可繁殖至35只以上。
據觀音村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出納、觀音村委會主任劉孝文介紹,該協會是2017年7月10日成立的,按照入會自愿原則,以戶為單位,每戶一人加入,交納100-500元不等的互助金,協會以60萬元財政扶貧互助資金作為基礎保障金,借款給會員。組建以來,入會農戶97戶,累計發放借款36筆、31.5萬元,幫助村民發展養羊、養豬、種植蔬菜等。“互助資金幫了村民的大忙,尤其是解決了貧困群眾產業資金不足難題,村民在家門口有了自己的‘微銀行’”。
扶貧互助資金有效緩解了貧困戶發展資金短缺,在引導發展主導產業、提高貧困戶組織化程度、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改善貧困群眾融資環境,促進貧困戶增收,該縣把互助資金作為破解群眾融資難題與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2017年,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全縣176個行政村互助資金協會全覆蓋,堅持互助資金“民有、民用、民享、民管”的本質屬性,健全管理機構,在借款額度、放款程序、信款回收、財務管理等方面嚴把關口,確;ブY金安全、高效使用。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在促進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脫貧上發揮了巨大作用,深受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群體的歡迎,有力助推了精準脫貧步伐。
“金融扶貧在精準脫貧中起到了四兩拔千斤作用。扶貧互助資金是財政扶貧資金,由村級互助資金協會投放;扶貧小額信貸是信貸資金,由金融機構投放。”據紫陽縣扶貧局長、脫貧辦主任張宣銘介紹,兩者同為信用借款,都對貧困戶全額貼息,通過優勢互補,有效解決貧困群眾生產發展資金缺乏難題。
2018年,為規范互助資金協會高效運行,紫陽縣組織互助資金業務人員到鎮入村開展互助資金業務知識大培訓,進一步提升互助資金管理水平,促進互助資金運行安全、管理規范、效益提升。截至4月底,該縣共向176個村級互助資金協會撥付財政扶貧資金1.1億元,共吸納19332戶入會,其中貧困戶17463戶,繳納會費268萬元;共發放借款9567筆、8530.05萬元,其中貧困戶借款8128筆、7143.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