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汪可平)扶貧先扶智。近年來,紫陽縣把“教育扶貧”擺在重要位置,加大城鄉教育投入,建立控輟保學、困難學生關愛機制,為學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該縣還以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為契機,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吸引力。
近10年,全縣累計投入7億元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切實保障學生接受到優質、均衡的基礎教育。目前,全縣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學設施設備基本達到省頒標準,60%的班級配備了多媒體設備。
該縣嚴格執行隨遷子女“兩為主”“兩納入”政策,制定《紫陽縣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子女入學管理辦法》,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同等入學待遇。實行義務教育學生免試、劃片、就近入學,初中和小學入學率達到100%。每年將控輟保學工作納入對各鎮和各學校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小學鞏固率達100%,初中鞏固率達99.93%以上。
為了不讓任何一個貧困學生失學,該縣在全面落實13年免費教育政策和認真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同時,足額發放各類助學資金和生活補助資金?h政府每年籌措100萬元,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低保家庭、殘疾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今年秋季,全縣受資助人數達1.1萬人,涵蓋從學前教育到大學的各個學段,實現了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
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關愛網絡,全面落實特殊群體學生登記制度和社會結對幫扶,積極開展“三秦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活動,對貧困戶子女、殘疾兒童實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幫扶,全縣義務教育階段三類殘疾少兒入學率達97.3%。
針對每年勞動力大量外出、留守兒童多的實際,建立以縣政府為主導、民政部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形成“四五六”留守兒童關愛幫扶工作模式。通過管思想、管學習、管身體、管生活,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幫扶“五個一”,突出“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參加,政策上優先惠及,心理上優先疏導,安全上優先管護”六個優先,解決了廣大留守兒童家庭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