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偉)“現在一年能拿到30萬元,通過修腳,我在集鎮上買了一套新房,還買了輛小轎車。”談起參加修腳技能培訓帶給自己的變化,紫陽縣東木鎮關廟村村民陳祿康非常自豪。
在紫陽縣,像陳祿康這樣通過參加技能培訓實現就業增收的有近1.4萬人。2014年,陳祿康因家庭貧困外出打工,由于缺乏一技之長,一年的收入僅能維持生計。2015年3月,經朋友介紹,他參加了縣上舉辦的修腳技能免費培訓班,結業后,被安排到寶雞市鄭遠元專業修腳房上班。由于修腳技術過硬、踏實肯干,短短兩年半時間,便從店員晉升為寶雞片區店長,管理15家直營店,年薪拿到30萬。通過修腳,陳祿康的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紫陽自然條件差,貧困人口比例大,每年有近10萬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人往哪里去、錢從何處來?2014年起,該縣圍繞修腳浴足、特色烹飪、家政月嫂、電子商務、建筑勞務等行業,統籌各類培訓資源,引導企業扶貧與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相結合,依托縣職中教學設施,建立縣級技能培訓基地,整合部門培訓資金,實行定點、訂單、定向培訓,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
該縣累計安排培訓資金2000余萬元,實施“三包兩免一補”優惠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就業,免學費、免教材用品費、發放交通補貼。先后與遠元集團合作開展修腳師培訓,康嫂家政公司合作開展月嫂培訓,與華陽建設工程公司等多家企業合作開展建筑勞務培訓,與合作企業簽訂用工協議,并定期跟綜維權服務。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龍頭企業+免費培訓+定向就業”的技能脫貧模式,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方。
僅修腳培訓一項,帶動1.2萬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成為紫陽縣解決城鄉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10月9日,由該縣推薦的陜西鄭遠元專業修腳保健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遠元榮獲“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成為陜西省唯一獲此獎項者。
據統計,紫陽縣累計培訓學員1.95萬人,帶動1.36萬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戶均年收入5萬元以上。先后榮獲“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全國首批“勞務輸出示范縣”“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