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志貴)為推進修腳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紫陽強化措施、四輪驅動,加大技能培訓、引領創業就業、助力脫貧攻堅。
加大投入,紫陽將投入3000萬元新建的縣職教中心作為國內第一個由政府主導的修腳師培訓基地,并已累計投入2000萬元對貧困勞動力實施免費技能培訓,縣政府將修腳足療等五大技能培訓寫進“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連續四年將年度培訓任務以政府文件下達到相關扶貧責任單位和各鄉鎮并作為全縣20項重點民生工程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以上措施,為免費技能培訓從場地、資金、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整合資源,該縣整合人社“就業培訓”、教育“人人計劃”、扶貧“雨露計劃”、農業“陽光工程”四大培訓資源,通過聯鎮包村脫貧攻堅的相關部門、鄉鎮社保所以及村級就業脫貧協管員等從精準識別的在冊貧困戶中組織有培訓意愿、有就業需求的貧困勞動力參加培訓。
保障就業,紫陽按照“龍頭企業+政府推動+培訓基地+貧困戶”的培訓就業脫貧模式,與鄭遠元專業修腳服務連鎖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簽訂培訓及就業協議,通過定單培訓、定向就業,并督促企業與已就業的學員簽訂勞動合同。
完善機制,該縣充分發揮免費技能培訓的政府公益效應和鄭遠元修腳誠信品牌的市場效應,形成了:政府主導、人社部門主抓、勞動就業培訓中心主管、培訓基地主辦,政企聯合、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縣鎮村上下緊密結合、齊抓共管的修腳足療等五大技能免費培訓新格局。
從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共舉辦修腳足療等技能培訓200多期,結業學員1.68萬人(2016年以培訓5589,超過年度培訓計劃6000人的90%),培訓后就業率超過70%以上,有一萬余名“紫陽修腳師”身懷“腳”技走上就業崗位、實現穩步就業,月工資穩定在4000元以上。目前,紫陽從事修腳行業年薪超過50至100萬元的達50余人。一個“紫陽修腳師”每年人均收入5萬元,按2016年紫陽農民人均純收入8789元計算,相當于一個“紫陽修腳師”攢回一個農民6年的純收入。
從事修腳產業的脫貧一萬余人,超過紫陽年脫貧人數1.5萬人的60%。目前,在全國各地開修腳店的就有2000多家,從事修腳行業的從業人員達1.8萬人,年創經濟收入超過6.8億元,是該縣財政總收入2.9億元的2倍多,超過全縣年勞務收入12.5億元的50%,支撐起勞務經濟的半壁江山。成為紫陽創業經濟、農村經濟、縣域經濟的特色亮點產業,在陜西全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