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堤
近日,寒意漸濃,鎮坪縣曾家鎮和順家園搬遷社區迎來一件喜事——社區第一期殘疾人培訓班圓滿結束。
這讓社區技能培訓學校的辦公室主任胡斯昌長舒一口氣,他緊繃的神經終于放松下來了。“我這期又組織培訓了30多個殘疾群眾。”胡斯昌內心的驕傲溢于言表。
殘疾人培訓班是和順家園社區為照顧殘疾群眾進行的有益探索。該社區共有382戶1342人,有85名殘疾人,這其中又有低保20戶24人,五保2戶2人。有的年老體弱無人照顧,有的出行不便常年曬不到太陽,還有的由于學不到技術,找不到工作,只得常年閑散在家。
如何確保這85名殘疾居民都能在社區幸福生活,成了社區“兩委”要解決的頭等大事。
在多方參考下,社區最終確立了殘疾群眾“三個一”服務機制,即“一人一策一聯絡員”。根據每名殘疾群眾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對策,社區為有智力障礙、無自理能力的殘疾人確定監護人,為年輕有勞力的殘疾人聯系適合其參加的技能培訓。針對享受兩項補貼的殘疾人,由社區負責確保資金發放到位。對于出行不便的殘疾人,社區為其設立共享輪椅。
“三個一”服務機制確定以后,今年50歲有三級殘疾的胡斯昌經社區聯系,當起了和順家園社區技能培訓學校的辦公室主任。
原本,他因殘疾只能在房前屋后打點零工,生活收入很不穩定。現在,他不光每月有3000多元的穩定收入,還針對社區殘疾人組織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就業增收。
此外,為了確保殘疾人的服務對策有效落實,社區按照“先親友后樓長”的定人原則為每名殘疾人確定一名聯絡員,及時向社區居委會反映殘疾人生活情況,并建立殘疾人服務需求臺賬,逐項落實。
社區10號樓居民劉世民也是“三個一”服務機制的受益者。60多歲的劉世民和妻子兩人都口齒不清,搬遷前居住在深山里,交通不便,子女又長期在外,得了病都沒人照顧。
搬到社區后,倆人為了省錢,在屋內用簡易鐵盆燒炭取暖,存在嚴重的煤氣中毒風險。社區聯絡員廖文杰發現后,及時聯系子女,并幫助夫妻倆買了電暖器,教會他們安全使用,貼心的服務讓夫妻倆高興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