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惠
10月31日上午,鎮坪縣曾家鎮政府門前熱鬧非凡,附近村民一早就趕過來,或坐或立,正通過廣場電子顯示屏收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相關報道。他們的熱情讓初冬的山區小縣如換了季節,春風拂面,民心向暖,“我們連續4天守在這里看直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這樣重要的大會,還提到了鄉規民約這樣的小事,說明中央時時心系我們基層群眾。”村民何東激動地說。
在主題教育如火如荼進行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令廣大干部群眾倍感振奮、備受鼓舞,全會為大家在新時代新征程奮發有為指明了方向,激發了努力奮進的內生動力。
為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村民黃文強正在曙雙路上清理雜草和堵塞的涵洞,這是他每天的日常,雖然工作辛苦,但他十分珍惜。黃文強是曙坪鎮興隆村村民,家里只有他和老伴,由于年齡偏大,無法外出務工,成了村里的貧困戶。為了實現貧困戶在家門口穩定脫貧,鎮坪實施了“養護公司+貧困戶”農村公路養護模式,黃文強被聘為曙雙路養護工人,負責2.5公里的養護任務。問起他的收入情況,黃文強笑著說:“好得很,我主要就是清掃這段路和邊溝,還有兩邊雜草,每個月能領1500元,早就脫貧了,現在我們兩口子的生活好多了,國家政策實在是好。”
隨著蘇陜合作的加強,鎮坪通過開辦社區工廠、轉移就業等形式,帶動全縣501戶1685人實現就業創業。張歡歡在鐘寶鎮社區工廠上班1年了,每月收入2000多元,能這樣在家門口掙錢,是張歡歡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這幾年鎮上的變化很大,路好了,產業發展起來了,老百姓坐在屋里都來錢,我從心底里感謝黨和政府!”張歡歡滿面笑容。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近年來,鎮坪圍繞民生需求,從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在交通、教育、衛生、產業發展等民生實事上下功夫,實現群眾在家門口穩定增收,讓群眾獲得感更強,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巴山深處的鎮坪,山好、水好、空氣好,如一幅流動的山水畫。
“這里空氣好,我們路經化龍山、看了飛渡峽,秋天的鎮坪簡直美不勝收,將來等我退休了,會考慮到鎮坪來養老。”西安的林女士專程來鎮坪游玩。聽林女士說,她是聽朋友介紹的,這次帶著家人在鎮坪玩得樂不思蜀了。近年來,鎮坪立足自身條件,打造綠色生態游,拉動綠色消費,全縣游客流量年均增幅達20%,旅游收入年均增幅達30%。旅游消費讓當地群眾深切體會到生態經濟的甜頭。
這是以前的鎮坪人民不敢想的,直到2013年,鎮坪仍是國家扶貧重點縣。
“不能捧著金飯碗討飯吃。”鎮坪縣在不斷探索中,破解重重難題,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唱響生態立縣主旋律,把美好生態化作貧困山區的核心競爭力。2018年,鎮坪成為我市第一個整縣脫貧摘帽縣。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提到要‘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近年來,鎮坪依托綠色旅游的崛起和發展,用市場消費的力量帶動經濟發展、推動綠色產品轉型,將鎮坪的綠水青山轉化為生態紅利,群眾是最大受益人。”鎮坪縣縣長李平感觸很深。
鎮坪在“綠水青山”上做文章,提高森林覆蓋率,抓實生態保護措施,成功創建中國首個長壽文化之鄉,扎實推進“五城同創”,利用當地新民風建設“三年成新風”成果,革除傳統陋習,夯實鎮坪生態文明之基。
幸福是大家共同創造出來的
“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為鄉鎮干部,如何讓基層群眾參與到發展中來,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城關鎮鎮長楊輝說。
鞏固脫貧成果,聚力鄉村振興,是現階段鎮坪最大的民生工程,縣上相繼出臺了產業獎補、創業就業獎補等一系列鞏固提升政策,并在鎮村兩級張榜公布,給脫貧群眾吃下了定心丸;各鎮還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商討村級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深入一線聽民意、察民情,明明白白宣講,大事小事協商,讓群眾獲得知情權與參與權;整合扶貧資金,興修水利、完善產業路、公廁改建……一系列惠民舉措,加快了鎮坪美麗富裕新農村建設步伐,群眾幸福就是最大的民生。
“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公報中的這句話,正是鎮坪當前的現實寫照。要讓群眾生活幸福,前提是有一個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鎮坪縣扎實創建省級“平安示范縣”“無黑無惡示范縣”,營造安定有序、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和獲得感,吸納了不少周邊鄰縣生意人在鎮坪投資興業、安居樂業。近年來,鎮坪公眾安全感和滿意率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
“結合主題教育開展,要將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迅速傳達到各基層組織,要讓全縣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為沖刺當前重點工作注入強大思想動力,推動鎮坪社會經濟更快更好發展。”縣委書記羅萬平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