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歐佩
今年夏秋時節,對于鎮坪縣曙坪鎮竹葉村關埡子的農戶丁永貴來說,研究菜式、為游客準備飯菜是他和老伴每天忙碌的主要內容。走進他家的廚房,灶臺干凈整潔,各式廚房用具、菜碟樣樣俱全,鍋里燉肉蒸汽滾滾。談起生態休閑旅游帶來的好處,丁永貴一臉憨笑,話語也多起來,還透著少有的自信。“今年油葵花兒開的時候,村里來的游客還真是多。我們中間耽擱了一段時間,收入也有個三四萬元,還有些客來了,實在忙不過來,都沒顧上接待。”剛剛發展農家樂半年的丁永貴,已經慢慢摸出門道,他準備在年內就熏好農家樂用的臘肉,把房子周邊的環境收拾好,隨時能招待客人。丁永貴的鄰居李清山,雖說沒開農家樂,但也樂享到了生態休閑旅游帶來的紅利。今年,他家套種在油葵地的土豆大獲豐收,足足有六七千斤。放在往年,李清山得趕緊聯系人拉到縣上賣,而今年他家的土豆在家門口就變了現。游客們來竹葉村賞花觀景的時候,就連帶購買了土豆,還替李清山省了一大筆運輸費。
鄉村舊貌變新顏
過去,這里曾是大家眼里的“窮山惡水”,祖輩靠著種地為生。如今,這里休閑旅游方興未艾,鄉村舊貌煥新顏,成為人們休閑旅游的目的地。這兩年,每逢夏季油葵花開,到竹葉村休閑度假的游客就絡繹不絕,村民們告別當年的“窮窩窩”,吃上旅游“香餑餑”。
乘車從縣城出發,沿著平鎮公路行駛約30公里,就來到了竹葉村。農戶告訴筆者,今年竹葉可是鎮坪的“明星村”,這里不僅是網紅打卡地,還是鎮坪縣第二屆長壽美食鄉村土灶“一鍋燉”大賽的賽事現場。
“竹葉村能這么紅火,有今天這么大的變化,可離不開縣市場監管局3年多的幫扶。當時,幫扶部門說我們這兒青山綠水,自然風景好,處在去湖北的過境路上,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很明顯,傳統老房子也保存得很好,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最好。”關埡子農戶張玉峰向我們介紹,然而,當時大多數村民都半信半疑,覺得“山溝溝里要啥沒啥,就我們這小村子搞旅游,誰來”。面對群眾的質疑聲,鎮坪縣市場監管局率先把關埡子作為試驗田,向上爭取資金,幫助關埡子規劃田園綜合體,發展百畝櫻桃、百畝李子、百畝油葵,還幫農戶給土坯房子穿衣打扮,改造成特色民居體驗園。經歷了艱難的過程,以關埡子金家大院為核心的竹葉村生態休閑旅游才逐漸完成“蛻變”。
2019年,鎮坪縣市場監管局繼續依托竹葉村田園綜合體,大力推進金家大院二期建設,抓好光景石板步道、光景茅草屋提升改造、特色民俗體驗區搭建、特色民居外部亮化、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為金家大院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一方金家大院,成為了竹葉村的靚麗名片。
以花為媒客來歡
“外面的游客到我們這兒吃飯,比較喜歡燉臘豬蹄子、土豆米飯,再個就是喜歡當季的野菜。這些食材都是竹葉原汁原味兒出產的,吃起來跟市面上的不一樣。”家住在九齒溝,同樣開辦農家樂的李勝斌笑著說,九齒溝雖然跟關埡子不在一條溝溝,但有了金家大院的輻射帶動,今年農家樂的生意也不錯。目前,全村共有具有接待能力的農家樂3家,大都是由當地村民自己居住的房子進行改造、裝修而成,每一家農家樂都會有自己的特色所在,農家樂的經營自負盈虧能夠更好地調動村民對于做好經營的積極性。
據了解,今年竹葉村種植油葵擴展至全村,面積達到400畝,以花為媒吸引近萬名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階段性收入接近20萬元,家門口銷售農副產品收入達到5萬元。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村民的自我發展意愿開始強烈起來,或是想開辦農家樂,或是想發展民宿。向守平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他準備從烤煙行業翹楚跨界為農家樂的新興力量,隔三差五找到幫扶部門給他出謀劃策,改造房子發展農家樂和農家小釀。
扮靚村景人致富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竹葉要致富,村集體經濟來引領。為了激活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幫扶部門還積極鼓勵、幫扶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高起點建設竹葉村油料加工坊,并成立新欣竹葉商貿有限公司,大力推進“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搭建種植、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旅融合發展路徑,讓全村農戶都能持續增收。
“我們將從兩方面著手,繼續推進竹葉村生態休閑旅游的發展。一方面,圍繞“把房屋變景觀、把農田變景點、把村莊變景區”的發展方向,提升金家大院核心區的環境優化工作,最大程度發揮金家大院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實行社會化的管理分工,將有發展意愿的農戶集中起來,從食材種植、食材初加工、農家樂規范管理、接待服務提升、菜品的優化等方面分類實施精準培訓,讓村里的農戶都能在生態休閑旅游中有活干、有錢賺、有收入。”鎮坪縣市場監管局局長、竹葉村脫貧攻堅總隊長鄭自勇如是說道。
站在金家大院高處的茅草景觀亭,極目遠眺,田疇已種上成片的油菜,林子里蜂飛蝶舞,特色民居掩映其中,炊煙裊裊,股股山泉在山澗里汩汩流淌,遠山霧氣如嵐……這些如畫的風景,為竹葉村注入了新的生態休閑旅游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