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喻傳華 唐儒瓊 黨從娟
鎮坪縣1950年1月7日解放。新中國成立70年來,鎮坪人民在歷屆縣委、政府的帶領下,不斷探索發展路徑,全縣經濟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后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巨變,譜寫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194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僅250萬元,到1978年,全縣生產總值僅增長到734萬元,到1996年突破億元大關(10294萬元)用了48年時間。到2018年,GDP躍升至230279萬元,是1949年的920倍,年均增長8.6%。人均生產總值由1949年的85元,增長到2018年的44561元,增長了523倍。財政收入由1953年的2.3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4280萬元,增長了1860倍。2019年上半年實現生產總值11504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6%;地方財政收入3237萬元,同比增長14.3%。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1949年,三次產業結構比為88.0:2.0:10.0,到2000年,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34.7:25.4:39.9,實現由“一三二型”轉變為“三一二型”。到2018年,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17.3︰41.7︰41.0,與1949年相比,第一產業下降7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39.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31.0個百分點。2019年上半年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3.2:44.9:41.9。
農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解放初期,鎮坪縣農業生產力相當落后,1950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4.61萬畝,糧食總產8040噸,畝產僅為55公斤。2018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76017萬元,比1950年增長563倍,年均增速15.2%。從主要產品產量看,糧食產量2.11萬噸,比1950年增長2倍;油料產量1495噸,比1950年增長165倍;生豬存欄10.54萬頭,比1950年增長6倍。藥材6.65萬畝,比1950年增長408倍。隨著產業布局逐步優化,形成了“生豬、藥材、洋芋”三大主導產業,黃連、玄參通過國家GAP認證,鎮坪黃連、洋芋、烏雞通過農業部地理標志認證,農業逐步由傳統種養向現代農業轉變。2019年上半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89億元,同比增長4.6%。中藥材、茶葉和蔬菜產量分別增長1.8%、4.8%和2.4%;肉類總產量增長3.0%;生豬出欄4.83萬頭,增長2.6%,家禽出欄13.46萬只,增長3.1%。
工業經濟總量突飛猛進。解放初期,全縣無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只有糧食、副食品加工業務,全縣工業總產值僅3.9萬元;1970年開始興辦地方國營工業,相繼建立了農機制造、木器加工、制藥等廠礦。改革開放后,以建材、煤炭、木材加工、小水電、食品加工為骨干的工業企業逐步形成,1992年工業總產值突破千萬元大關。進入新世紀,全縣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堅持走特色工業之路,逐步向循環產業轉型,規模效益穩步提升。2018年, 實現工業增加值72013萬元,比1950年增長14420倍,年均增長15.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3947萬元,比1950年增長47165倍,年均增長16.9%。工業增加值占CDP的比重由1950年的2.3%提高到31.3%,提高了29個百分點。2019年上半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14004萬元,同比增長2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7%。
基礎設施顯著改善。解放初期,全縣基礎設施落后,社會發展底子薄。改革開放以后,歷屆縣委、縣政府大力爭取項目資金,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基礎設施建設穩步快速發展,交通、電力、通訊、城鎮建設明顯改善。截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634公里,農村公路行政村通暢率達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相繼建成一批水電站并網發電,年發電量達到10.1億度,已實現戶戶通電。郵電通訊飛速發展,移動通訊網絡實現全覆蓋。高速公路、中藥配方顆粒、生態旅游景區、飛地經濟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迅猛增長。201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22524萬元,投資成為拉動全縣經濟增長的第一駕馬車。截至2019年6月末全縣施工項目71個,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8%。全縣建筑業實現增加值0.89億元,同比增長9.9%。資質以上建筑企業總產值2.78億元,增長25.1 %。
民眾生活質量穩步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鎮坪人民的生活經歷了由“短缺貧困到實現溫飽、再由溫飽走向小康”的歷史性轉變。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586元,比1986年的農民人均純收入252元增加了933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816元,比1989年增加了23885元。201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002萬元,是1958年的325倍,年均增長10.1%。脫貧攻堅奪取新勝利。2018年全縣貧困人口順利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道路、飲水、電力、住房等脫貧退出指標高質量達標,2438戶5759名貧困人口脫貧退出,貧困村全部達標出列,成為全市率先完成整縣脫貧摘帽的縣。2019年上半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8億元,增長10.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5784元,增長9.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12914元,增長8.8 %。
社會事業快速發展。解放初期,鎮坪教育衛生事業十分落后, 70年來,鎮坪縣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目標,“兩基”成果繼續鞏固提高,“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2018年全縣擁有各類學校26所,在校學生8407人,專任教師666人;衛生事業蓬勃發展。2018年全縣共有醫院、衛生院12個,擁有病床位309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58人,其中:執業醫師120人,注冊護士168人。鎮有衛生院,村有衛生室,衛生醫療基本實現全覆蓋。2018年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0388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48724人,城鎮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0199人。
回首過去,是鎮坪不平凡的70年,更是奮進的70年。全縣經濟社會取得了巨大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前進的道路上依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展望未來,充滿著希望和機遇,該縣主要領導表示,必須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生態立縣、產業富民、旅游興縣”發展戰略,向著建設美麗富裕新鎮坪的奮斗目標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