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 近日,曾家鎮星明村積極響應新民風建設號召,在全村范圍內掀起了以“誠、孝、儉、勤、和”為主題的宣傳、動員活動,得到全村百姓的一致好評和支持,有效的傳遞了正能量,助推脫貧攻堅工作持續向好,特別是在近期村合作社組織的洋芋收購中體現的尤為突出。
誠是“我承諾過會收購你的洋芋!現在我來了!”今年年初,村黨支部積極動員全村百姓發展種養殖業,制定了《星明村產業發展獎補辦法》,計劃以鎮坪縣星明村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抓手,實行訂單收購,向全村百姓承諾:只要是村里動員大家種的,我們一定負責給大家賣出去。在得知洋芋全部采挖完畢后,村合作社在黨支部的調度下,免費為農戶提供袋子,于8月31日,租用了大小兩輛貨車開始洋芋收購,兌現了年初的承諾。
誠是“我的洋芋全是好洋芋!不信你拆開看!”因為合作社收購的洋芋是要向外出售的,所以村黨支部在動員會上一再強調,各戶在進行洋芋篩選裝袋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大的、沒有腐爛變質的,更不能往袋子里填泥巴、裝石頭,而且70斤的標準袋一定要裝滿。洋芋收購的時候,農戶紛紛表示:可以把我的洋芋寫上名字,有一點問題的話,不用合作社提出來,我自己羞我自己的臉。全村共計收購洋芋460余袋,全部符合要求。
和是“鄰里都搭一把手”。村里每戶勞動力分布不均勻,有的家庭甚至連將洋芋搬至路邊的能力都沒有。在一組和四組,部分是靠著村鎮干部手提背扛,才將一袋袋的洋芋送進車廂,好在到了二三組,家里但凡有點勞力的都出來幫忙了,幫了上家,幫下家,甚至連一組的勞力也有趕下來幫忙的,直到最后一袋洋芋送上了車,大家才散開回到自己的家。雖然當天的雨很大,淋濕了身體,暖的卻是鄰里的心。
勤是“只要還能下地,就要勞動”。星明村原本因地處偏遠,勞動力少,村級經濟基礎薄弱,群眾生活水平一直不高,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持續深入推進,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村里的產業形成了一定規模,這讓一部分沒有技能、沒有知識的老農民有了希望:“這樣的政策,都不好好搞,怎么對得起人。”此次共計收購洋芋32000余斤,各戶多的有35袋,少的只有2袋,但只要是勤奮勞動的結果,就不會受人恥笑。
9月1日凌晨3點,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省監獄管理局駐村工作隊長和大戶代表一行四人,冒雨驅車趕往漢中、安康兩地,分別將兩車洋芋運送至漢中監獄、漢江監獄和安康監獄,圓滿完成了本次洋芋收購銷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