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湛紫涵
保障農村群眾飲水安全,既是衡量戶脫貧、村出列的重要指標,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旬陽縣神河鎮把農村飲水安全作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鞏固脫貧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民生工程來抓,聚焦“建管養用”各個環節,探索出一條“建得好、管得順、用得起、受益長”的好路子。
移交產權,拓寬集體壯大資產來源
按照“建一處工程,明晰一處產權”的要求,鎮相關站辦迅速核清飲水工程底數,堅持“誰受益誰管護”原則,將安全飲水工程清產核資后交于村級經營,一方面督促村級建立安全飲水管護長效機制,進一步夯實主體責任與管護責任;另一方面鼓勵各村利用好固定資產資源,“村管村用、合作運營”,在保證生產、生活持續供水的同時,促進村集體經濟多渠道增收。截至2019年底,全鎮48處飲水工程已全部移交村級,村集體資產規模持續壯大,安全飲水管護機制運行良好。
暢通思路,健全飲水管護長效機制
為避免出現“重建輕管”的現象,神河鎮在“水網運行”智能化及管護責任落實方面積極探索,充分發揮供水工程便民利民作用。柳林村、金河口社區、王義溝社區等通過安裝智能水表,科學定價,既解決的水費收繳難問題,又解決了日常管理賬目混亂問題;在管水員崗位確立上,各村優先考慮建檔立卡勞動力,在管水員與公益性崗位,飲水工程與貧困勞動力就業方面尋求交融點;與此同時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對轄區內的飲水管護人員進行全方位培訓,以確保管水員能夠準確掌握維修技術,精準理解飲水管護的重要性。
整合資源,破解機制運行資金難題
神河鎮積極整合幫扶單位、幫扶干部、社會能人等寶貴資源,在村級安全飲水提升方面拓展建設資金渠道。柳林村幫扶干部“搭橋引線”旬陽縣自來水公司,為柳林村協調資金3萬元用于二組100戶村民智能水表的安裝;幫扶單位安康市聯通分公司,向柳林村援建6萬元用于三組安全飲水提升工程建設,先后建成截水壩1處、水塔1座,鋪設管網3千米,有效解決該村季節性供水不穩定、養殖園區用水緊張等問題;黑溝村充分發揮社會能人作用,捐資建成黑溝村一組飲水工程1處,有效解決了30戶群眾季節性缺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