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偉)旬陽市神河鎮人大立足新時代代表履職新使命,積極探索實踐“一線履職鏈、多維服務鏈、效能提升鏈”“三鏈融合”工作法,著力推動“代表力量、陣地效能、發展需求”深度聚合,將人大代表聯絡站升級為服務群眾的“暖心驛站”,有效激發了代表履職新動能。
一線履職鏈,民意直抵“零時差”。該鎮人大堅持固本強基與陣地前移并重。一方面,持續建優建強中心聯絡站主陣地,站內制度規范、代表信息、履職承諾全面公開,運行管理精細高效。堅持“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代表輪值接訪,傾聽記錄民聲,確保“民有所呼,必有回響”。另一方面,組織代表力量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產業基地,變“坐堂聽診”為“上門巡診”,廣泛收集“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在此基礎上,創新開展“政策宣講在一線、紓困解難在一線、建言獻策在一線”專項行動。代表們精準對接神河屋場高山茶、食用菌、煙草等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參與技術培訓指導和產銷對接服務。通過“代表懇談會”“群眾院落會”等形式,精準解讀惠農政策,有效鏈接產業資源與農戶需求,助力解決“家門口”就業創業難題。
多維服務鏈,護航發展“解實憂”。該鎮人大聚焦生態環保、特色產業振興、營商環境優化等關鍵領域,組織市鎮兩級代表,聯合生態環保、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常態化深入企業、合作社、重點項目現場開展“嵌入式”監督,排查風險隱患,督促問題整改,合力筑牢發展安全底線。服務群眾突出精準化、場景化,依托代表聯絡站,在集鎮菜市場、學校門口等區域,聯合司法、社保、農技等單位,現場提供法律咨詢、農技指導、社保政策解讀、安全知識普及等“套餐式”服務,用心用情回應群眾關注的土地流轉、勞務糾紛、惠農補貼、農產品銷售等熱點難點問題。通過“以案說法”、現場答疑,有效提升了群眾法治素養和依法維權能力。
效能提升鏈,靶向攻堅“破瓶頸”。為打通監督“最后一公里”,提升問題解決的質效,該鎮人大創新構建“代表發現—站點歸集—部門聯動—跟蹤問效—結果反饋”全鏈條閉環工作機制。代表在日常走訪、專題調研中發現的道路交通、水利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可及時通過線上平臺或代表聯絡站反饋。聯絡站高效響應,迅速協調相關責任單位現場辦公、聯合會診、限時辦結。同時,緊扣鄉村振興核心任務,組織代表圍繞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耕地保護、惠農政策精準落地等議題,深入產業園區、農田、農戶家中開展沉浸式監督調研。強化與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綜合與經濟發展辦公室、便民服務中心等單位的協同聯動,綜合運用專題詢問、滿意度測評等方式,有效傳導監督壓力,精準疏通發展梗阻,以強有力的監督助推特色產業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