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鐘艷茜 王用蘭
旬陽市聚焦穩就業、保民生的主責主業,深化“大數據+鐵腳板”機制,常態化開展就業服務“六進”活動,通過大數據賦能、鐵腳板發力,將崗位、政策、培訓送到群眾“家門口”,全力打造企業旁邊、百姓“家門口”的高效優質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今年以來,四海逸家社區的“家門口”總是會定期擺起“崗位攤”。這里的居民出門遛彎、等車的間隙就可以找工作。崗位要求、薪資待遇等關鍵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員也會仔細詢問求職者的技能特長、就業需求等,提供“一對一”崗位推薦服務。
“今天給我推薦的幾個工作崗位,比較適合我們這種需要照顧娃的。我之前干過酒店管理,有幾個崗位我覺得還不錯。”求職者王蜜說。
家門口、隨時、便捷、精準,是群眾對就業服務的新期待、新需求。旬陽市加快推進農村就業“30分鐘”服務圈建設,把針對性就業援助招聘會辦在社區、集鎮,發揮小而精、離家近、信息快、服務全的優勢,主動出擊讓崗位找人,實現人崗精準匹配。
為確保服務實效,旬陽零工市場的工作人員又組成了“掃街小隊”。他們身穿紅馬甲,手拿信息表,深入商圈、店鋪集中區逐戶走訪。每走進一家店鋪,工作人員都會精準征集用工需求,建立招聘信息臺賬。同時,對店內營業資質、經營環境進行綜合評估。通過建立“企業—零工市場”直聯機制,“掃街小隊”進小區、進園區、進黨群服務中心、進政務便民服務中心、進商超、進車站碼頭,已經累計為50余家小微企業解決用工難題。
“我們一直有用工需求,但是通過自己的渠道一直招聘不到新的員工。之前通過旬陽市零工市場成功招聘到了3名員工,現在又有用工需求了,通過上門走訪對接,相信很快就能招聘到新的員工。”誠信志遠果業店長陶智科充滿信心。
如今,這樣的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已實現常態化。旬陽市人社局充分運用“一庫一鏈四平臺”數字化就業服務模式,完善“線上智能匹配+線下精準對接”服務模式,將服務陣地延伸到家門口,將服務隊伍沉入網格里,把就業服務及時送到居民手中,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