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成海艷 李建軍
近年來,旬陽市聚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就業服務,創新推行“一庫一鏈四平臺”模式,推動就業供需精準高效匹配,實現年轉移就業15萬余人次,累計推動創業5621人。
“一庫”集成信息,精準“畫像”勞動力。依托秦云就業安康智慧人社大數據載體,開發“旬陽市公共就業社保信息化服務系統”,全覆蓋全口徑收集全市人力資源信息,形成動態更新的人力資源基礎數據庫。采取村采集、鎮核實、市審核的方式,聚焦勞動力基本情況、學歷水平等方面指標,開展信息核對和采集,與公安、衛健、醫保、教育等部門進行數據比對,全面核實勞動力基礎信息,根據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授權核實關鍵信息,實現對全市勞動力的精準“畫像”;將勞動力劃分為普通勞動力、脫貧勞動力、就業困難勞動力等10種類型,轉移就業、創業人員、失業返鄉、未就業4類就業狀態,實施分類登記入庫,并在各村(社區)聘請383名專職信息員,動態收集更新信息庫個人信息,對未就業人員開展職業介紹、宣傳就業政策等跟蹤服務,對轉移就業和創業人員動態監測;賦予市、鎮、村三級同步共享全市人力資源信息庫資源權限,全天候、全時段提供勞動力信息查詢服務,實時定向送政策、送技能、送崗位、送服務。
“一鏈”閉環管理,精準匹配就業崗。建立以市勞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創業中心)和職業培訓中心、鎮標準化創業中心、村勞務服務公司為主的市鎮村三級就業創業服務保障體系,形成就業創業“集單—派單—接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閉環管理服務鏈。旬陽市勞務服務中心常態收集市內外各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和就業創業政策,市職業培訓中心常態梳理各類就業創業培訓機構、培訓課程等信息,一并錄入信息化服務系統,通過“旬陽智慧人社”微信公眾號、“零工市場”APP和微信群公開推送;信息系統自動生成企業用工需求、就業創業政策、培訓信息3個“菜單”,以手機短信形式推送給鎮、村信息員和適用勞動者,并根據企業用工需求抓取符合崗位工作要求的勞動力信息,形成企業用工需求匹配清單,以微信和短信等形式第一時間推送給企業;村(社區)依法注冊村級勞務服務公司,擇優從村組干部、務工能人、產業大戶、能工巧匠中選配324名勞務經紀人,根據3個“菜單”和企業用工需求匹配清單,一對一幫助勞動者洽談建立勞務關系,提升供需對接成功率。
“四平臺”高效協同,精準賦能優服務。針對不同就業群體服務需求,搭建招聘平臺、培訓平臺、創業平臺、就業社保平臺,線上線下協同提供全流程便捷服務。線上由“旬陽智慧人社”微信公眾號和零工市場APP定期發布機關事業招聘崗位、企業招聘崗位等信息,常態化開展網上招聘、直播帶崗活動,線下組織專場招聘會進園區、進工廠、進車間等開展體驗式招聘;堅持政府、職業學校、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四方聯動”,以市職教中心為龍頭,整合12家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優化設置農民版畫等19個專業,常態化開展訂單式、定崗式、定向式培訓;聘請9名創業導師,對有創業需求人員,免費提供政策解讀、項目評審等方面幫帶指導,同步加大創業貸款和補貼等政策扶持,以優質服務為產業“覓才”、為人才“筑巢”;以市勞務服務中心為引領,整合多方資源,組建22支就業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就業維權、職業介紹、惠企惠民政策宣傳等服務,全面實施外出務工人員走訪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