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田哲 尤生銀
過去,村內雞鴨遍地走,草堆、旱廁隨處可見,人居環境臟亂差;如今,道路干凈整潔,文化墻主題鮮明,一戶戶小庭院,柵欄與花圃詩意滿滿。走進旬陽市仁河口鎮水泉坪村,一副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畫卷映入眼簾。
近年來,仁河口鎮在旬陽市人大的包抓領導下,堅持“生態優先、以人為本、循序漸進、合力共建”,依托獨特自然景觀優勢和旅游景區建設基礎,以農旅融合為突破,奮力打造“生態優、產業強、環境美、設施全、鄉風淳、城鄉融”的宜業宜居宜游和美鄉村新畫卷。
“現在村里的生態好、環境美、鄉韻濃,景區的建設也在大跨步,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水泉坪村黨支部書記李炎貴洋溢著滿臉的笑容,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更多期待。
小村莊折射大變化,凝聚著老百姓“以‘綠’增收、靠‘旅’致富”的殷切期望。水泉坪也從曾經鮮為人知的“深度貧困村”到如今炙手可熱的“旅游明星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3A級景區等一系列榮譽,更堅定了老百姓“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理念。
今年,仁河口鎮水泉坪村被確定為安康市宜業宜居和美鄉村示范點,由旬陽市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包聯,統籌項目進度,協調旬陽市直各部門,在水泉坪圍繞“打造宜業宜居和美鄉村”召開三次現場辦公會,明確以“生態旅游”為主題,現場事項交辦到部門,責任明確到人,制定工作推進臺賬,掛牌督辦,有效保障和美鄉村建設的穩步推進。
曾經“晴天灰塵飛、雨天泥漿坑”的環評路,在市人大的交辦督導下,如今已經漸變成靚麗的旅游路,河堤上嶄新的護欄、太陽能路燈,讓美麗鄉村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不僅要讓老百姓的村莊美起來,也得讓鄉村產業旺起來、老百姓富起來”,仁河口鎮副鎮長華開利說。水泉坪村在旬陽市農業農村局幫扶下,整合涉農資金40萬元,依托村集體經濟流轉土地15畝,建設水泉坪稻漁綜合種養項目。該項目預計可帶動群眾20戶76人,其中脫貧戶15戶47人,戶均年增收1000元。
“現在我們村的幸福指數可高了,不僅有茶山步道、村史館、研學基地等,‘庭院經濟’也給我們找準了致富路子;智慧景區,讓村子內5G網絡全覆蓋。”水泉坪村村民老鄧看到如今的新家園,心中滿懷感激。
“和美鄉村不僅是老百姓‘富口袋’,‘腦袋富足’也是件大事。”李炎貴說。水泉坪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根據群眾需求制訂清單,組織志愿者“按單下菜”,為鄉親們送去文化大餐;還積極探索“農民夜校”,引導群眾學本領,和美鄉村打造也從“村里事”變成“自己事”,讓村民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
“和美鄉村為民而建,更尊重農民意愿、體現農民需求,以主題教育為契機,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真正將利民、惠民的民生實事辦好、辦實,讓老百姓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仁河口鎮黨委書記袁文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