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華珩
冬日的陽光籠罩著整個旬陽市雙河鎮,暖融融的光束灑在樹冠上、河面上、田野上、鄉間的小路上。走進雙河鎮高坪社區,整潔的村舍、干凈的街道、清澈的河流……一幅寧靜和美的鄉居畫卷躍然于眼前。
清晨,天還蒙蒙亮,高坪社區居民汪光武便已經開始打掃自家庭院。“以前大家沒什么環保意識,為圖個方便垃圾隨手就丟了。這幾年在鎮黨委政府帶領下,大家也都開始注意起自家環境衛生,我們家還被評選為市‘五美家庭’示范戶。”汪光武邊打理自家小花園邊笑著說。
近年來,高坪社區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為目標,按照“消除破爛、打掃庭院、室內整潔、清廁凈圈、村容美觀”要求,以高坪吳家灣為輻射,試點開展“整潔有序庭院美、溫馨潔凈室內美、干凈清爽廚廁美、身心健康生活美、生態和諧綠化美”的“五美庭院”創建工作,以點帶面、示范推進“四改三建”項目(改廚、改圈、改廁、改雜物間,建入戶路、建垃圾池、建庭院經濟)。同時積極拓展“五美庭院+”優勢,因戶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探索形成小能源(光伏發電)、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樂園五種庭院經濟增收模式,努力將整治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生態成效轉化為經濟成效。
在高坪社區,美的不只有靚麗的街道、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還有金黃的稻田、肥美的稻花魚、整齊的蔬菜大棚……
“我們在稻漁產業鏈黨委引領下,通過村企合作,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萬元以上。”高坪社區黨支部書記劉發進說。
高坪社區始終把黨的力量挺在最前沿,以稻漁產業鏈黨委建設為契機,著力發揮“組織建在田間、人才育在田間、服務落在田間、實效亮在田間”的田間黨建模式,深化“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三聯”工作機制,推行“五統一”訂單式發展模式,持續鞏固提升軟籽石榴、稻田養魚等特色產業,下大力氣做好稻田養魚核心示范養殖100畝、軟籽石榴200畝。優化改進大棚蔬菜種植及大米加工、米酒釀造等生產工藝,并打造原生態富硒大米品牌,做好“兩品一標”認證,著力建成旬陽市首個智慧農業示范點。借助蘇陜協作東風,積極引進江蘇客商落地興業,發展魚、蝦、鱉、鰍等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走出一條“稻漁共生”“漁菜共生”的循環發展之路。
“我們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推動鄉村建設為牽引,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下大力氣整合傾斜資源,梯次開展示范創建,努力打造生態和諧、產業興旺、環境優美、設施完善、鄉風文明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雙河鎮黨委書記謝自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