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雷卓)省市“三個年”活動開展以來,旬陽市不斷優化科技型企業營商環境,建立“三培育”工作模式,以壯大科技型企業集群為抓手,全面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助推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擴容增量。截至目前,旬陽市共有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81家,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3家、瞪羚企業6家。
建立科技型企業梯隊培育模式。大力實施科技型企業倍增計劃,積極會同發改、經貿、農林、市場監管等部門,實地深入企業走訪調研,全面摸清市域內企業知識產權、研發投入、科技人員等情況,將研發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納入科技型企業培育庫,分級分類定位式培育。開展常態化送服務進企業活動,結合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匹配相應扶持政策,精準定位企業發展路線,按照企業的成長速度和發展現狀,積極構建“培育孵化、提速成長、賦能壯大”的梯隊培育體系,建立“分類推進、梯次發展、動態管理”的梯隊培育模式,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的梯隊培育鏈條。
建立科技型企業協同培育模式。建立科技型企業創新驅動平臺,以孵化成長為準則,以聯動創新為目標,確立旬陽高新區為主陣地、秦創原旬陽科創園為第一線,招引各類科技型企業落戶生根,協同發展。目前,現有省市級科技創新平臺9個,3家企業加入安康市秦創原創新聯盟,20家企業被認定為安康市科技服務機構。通過產業抱團、鏈主帶動、平臺輻射等方式,以鏈主企業為龍頭,以創新平臺為載體,定期開展技術攻關研討會、產業集群觀摩會、鏈主企業宣講會,促使企業間技術難題有突破,創新發展有提升,成果轉化有成效。
深入開展產學研高度融合,通過需求征集、項目路演等方式,積極組織科技型企業對接省內外高?蒲性核,加強校企產學研合作,助推科技成果不斷轉化,目前市域內20余家企業與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高?蒲性核a學研合作。聯合申報立項省市級科技項目22項,聯合組建省級“四主體一聯合”校企聯合研究中心1家、省級專家工作站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市級“科學家+工程師”隊伍9支。
建立科技型企業激勵培育模式。完善激勵措施,加大獎補力度。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從企業主體培育、創新平臺發展、科技項目攻關、科技人才引育等多個方面提出支持政策,構建更加高效的創新政策體系,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拓寬外宣渠道,共筑展示舞臺。積極將旬陽發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企業推向市外、省外舞臺,通過陜西省創新創業大賽、陜西省科學技術獎、秦創原項目路演等方式,展企業實力,訴技術需求,謀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