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梁升華
今年以來,旬陽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放管服”改革及“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要求,在改善政務環境、政策環境、要素環境、法治環境、政商環境“五大環境”上多點發力,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提升政務服務助力營商環境。全面構筑“辦事依法依規”底板,以審批標準化、規范化、集成化、法治化為重點,逐事項壓縮審批時限,使常辦事項辦理時限壓縮50%以上。梳理最新全市行政許可事項共265項,今年以來共受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76707件,按期辦結率99.7%,群眾滿意率99.7%。組建市鎮村三級互聯互通的幫辦代辦隊伍,培訓隊員500余名,對全市重點建設項目、招商引資項目和77家規上工業企業和175個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實行“一對一”包聯服務全覆蓋,使用安康智慧政務平臺辦理各類事項7179件,組織開展聯合評審會73場次。
優化稅收服務提升營商環境。通過借勢借力促進資源整合。市稅務局認真梳理轄區內納稅人按照類別進行網格精細劃分,建立網格化管理群,進行“精準滴灌”式稅費宣傳輔導,誠邀市域內13家涉稅中介機構人員組建“稅收志愿服務隊”,在辦稅服務場所為納稅人繳費人解答問題、提供導稅服務等;部門協同促進服務效能。聯合市場監管、工商聯、銀行等部門,以“春雨潤苗”行動為契機,提升社會公眾、市場主體對“銀稅互動”產品的知曉度,積極幫助小微企業“以信換貸”,累計為218戶信用等級評定級別高的企業發放信用貸款5720萬元,累計為符合政策的納稅人辦理留抵退稅業務2筆,退稅金額達33610.54元。
推進創業創新優化營商環境。梯度培育推進科技型企業提質增量。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立科技型企業培育庫,組織申報一批、培育發展一批、選擇儲備一批。今年以來,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42家,組織10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支出占GDP比重為0.9%,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企業占比達35.8%;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打造企業創新孵化基地。圍繞市重點產業鏈,支持以企業為主體,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新建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平臺,并鼓勵創新平臺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對接;加快科學技術攻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激發企業創新主體作用,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用融通。圍繞區域主導產業,征集企業技術需求55項,組織申報省市級科技項目30項,登記省級科技成果25項,技術合同成交總金額達到1.3億元。
全力創優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重點項目“警長制”。旬陽市公安局扎實推進重點項目“警長制”工作,對全市2023年新建92個項目和76家重點企業落實“一對一”包聯,設立24小時便民利企服務綠色通道,實行優先接待、受理、出證“三優”服務。市人民法院組織開展法官定點聯系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等,建立“一對一”服務關系;依法打擊破壞環境行為。組織開展重大項目建設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持續開展企業和項目建設周邊治安秩序集中整治,依法打擊妨礙項目建設、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妨礙企業生產經營的違法犯罪。
助企紓困解難護航營商環境。深入開展“雙包一解”活動。實施“一個企業、一個包抓領導、一個牽頭部門”機制,聚焦企業發展難題,梳理問題清單,實行臺賬管理,按月調度領導包抓、部門幫扶工作;切實幫助民營企業化解債務。自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啟動以來,開展多次專項清理行動,幫助企業回收欠款約7000萬元;開展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清理。民政部門結合年檢年報,組織完成全市12家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清理整治“回頭看”,引導行業協會商會2023年減免會員企業會費18.94萬元;強化財政專項資金撥付保障,預算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