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龔成林)盛夏時節的旬陽市蜀河鎮三官社區,村道兩旁花團錦簇、農房庭院精美別致;農業園區的紅蓮沁人心脾,荷塘百里清香。二組村民李本根家新建的衛生間坐落在竹林邊,白墻黛瓦、夾層玻璃門顯得精美別致,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蜀河鎮實施“廁所革命”行動以來,農村人居環境面貌得到提升,愛整潔、講衛生的文明新風尚不斷養成。
蜀河鎮三官社區一角
廁所雖不起眼,卻是反映著人文層次的重要標尺。為解決影響鄉村面貌的這一突出短板,徹底改變農村庭院“身上穿西裝,腳下踩草鞋”的怪象,蜀河鎮黨委政府深入推進“廁所革命”,選擇三個村整村推進戶廁改造,從過去的“撒胡椒面”到現在的“火力集中”,廁改工作有了更強的針對性和財力支撐。
鎮村干部逐戶上門講政策、做工作,發放改廁“明白卡”,講明改廁必要性,促進群眾思想認識上的轉變,取得群眾對改廁工作的認可。并對群眾意愿、戶廁現狀進行登記造冊、拍照留存,實行“一戶一檔”、全過程留痕管理。蜀河鎮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實施方案,統籌工作落實。在前期入戶反映意見的基礎上,通過集中討論研究,確立了群眾至上、因地制宜的總要求,改廁模式上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實行農戶自改和工程隊幫扶兩種方式,同時制定了改廁標準、施工要求、驗收流程。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扎扎實實向前推進,確保改一個成一個。
向通過改廁驗收戶張掛改廁標識牌
工程隊提供改造服務時,執行“雙確認”制度,即主人確認才施工,主人同意才驗收;在改廁模式上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形“因廁施策”;在建材用料上堅持好字當頭、質量優先;在改廁施工中全程監督,保障工程質量;在改廁驗收上嚴格把關,保證符合要求、群眾滿意;在改廁臺賬上“一戶一檔”,做到精細管理、扎實耐看。在糞污處理上,采取單戶或聯戶的沉淀池發酵處理,處理后的糞污結合庭院經濟和農業種植,就近還田施肥消納;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新改建戶廁
廁所改造只是改廁工作的開始,做好后續管護和服務是關鍵。蜀河鎮以“設點管理、群眾點單、科學利用”的工作導向,建立管理隊伍,健全協調網絡,設立村級服務點,通過定期巡護與群眾報修相結合,逐步建立起長效管護機制,保障新改建戶廁長久使用。同時引導鼓勵自主管護,轉變農民等靠要觀念,發揮主體作用保障長治久潔。截至8月底,年度改廁目標任務已全部完成,等待驗收。
下一步蜀河鎮將抓住政策窗口期繼續深入戶廁改造,嚴格結果驗收,定期開展戶廁質量管護“回頭看”,把“廁所革命”這項基礎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辦好辦實,推動人居環境整治不斷向縱深挺進,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藍圖變為現實注入加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