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鐘艷茜
端午前后,是一年中野生艾蒿生長品質最佳時期。就這一棵不起眼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野草”,卻成了陜西怡康艾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綠色寶藏”,為群眾增收帶來了新路徑。
走進坐落于旬陽高新區呂河工業園區的陜西怡康艾業科技有限公司,就能聞到濃濃的艾蒿香味。車間里,工人們正忙著加工從農戶手中收購回來已經自然晾曬好的野生艾蒿,通過粉碎機、提絨機將艾蒿原料根據用途加工成不同的形態,再將其制成不同系列的產品投入市場。
“野生艾蒿長勢好,但沒人把它利用起來。我們辦加工企業把艾蒿進行加工利用,形成特色產業,也能帶動老百姓增加收入。”該公司董事長南君濤介紹了自己辦企業的初衷。
據了解,從去年到現在,該公司共收購了200多噸干艾蒿,通過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逐步形成完整產業鏈,實現了艾葉的深加工和綜合立體開發。“目前艾草產品主要是有艾絨、艾粉兩大類型,艾絨主要用于制作艾條、艾枕以及坐墊,艾粉用于制作艾包,目前正在研發香薰系列。”該公司實體店店長黃振玲介紹說。
艾蒿的香味一路還沒散盡,隔著一條江,晶櫻酒廠的酒香開始彌漫,帶著櫻桃的果香讓人陶醉。
在段家河鎮薛家灣社區的溝溝梁梁,滿山的櫻桃樹郁郁蔥蔥。櫻桃成熟期短暫,且不易保存,如何讓櫻桃發揮更大的價值,薛家灣社區的晶櫻酒廠給出了答案。
“這是今年5月份收購的櫻桃,收完之后入池發酵了大概有30天,然后初步提取果汁,酒聞起來還有一股櫻桃的果香味。”晶櫻酒廠負責人周琦介紹了正在新釀的果酒。
去年,周琦回鄉創辦晶櫻酒廠,采用發酵釀酒的工藝技術,將拐棗、櫻桃加工成果酒、果干,年可實現加工櫻桃20萬公斤、拐棗100萬公斤。新鮮的櫻桃雖已過了采摘期,但小小的果實又以另外一種方式呈現。從去年9月投產到現在,周琦共收購拐棗7萬公斤、櫻桃19萬公斤。
在酒廠的一樓,技術員馬良波正在烤酒。他是一位老果農,也是一位資深的烤酒人。櫻桃的“大有作用”也讓他感觸良多。“以前櫻桃賣不完,都爛掉了,或者糟蹋了,現在我們把它全部回收回來釀成酒,也增加了果農的銷路。”
在酒廠的二樓,數名工人正在灌裝打包。現代化的生產線上,每小時可以自動灌裝5000瓶酒。
在周琦的帶動下,薛家灣社區在櫻桃基地變景區的同時,將農產品變商品,果農們也享受到本土資源變為發展資本帶來的增值收益。
據周琦介紹,公司收購的不僅有櫻桃,還有拐棗。“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為農戶兜底保收,也改變了傳統農業產品的銷售渠道、延長了產業鏈、提升了附加值,為櫻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闖出一條以果代糧釀酒的新途徑,填補了旬陽市櫻桃深加工產業鏈條上的酒類空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近年來,在綠水青山的涵養下,旬陽深耕農林業特色產業,突出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深挖多元價值,形成產業集群,拐棗醋、拐棗酒、拐棗飲料、拾金子山野菜、國樺香菇、木耳等山里田間的名優“土特產”變身產品,走進千家萬戶,遠銷國外,在廣袤鄉村漾起無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