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開明 邱小雪)3月24日上午,神河社區永盛洗車行正式開業,作為神河鎮首家洗車行,不僅填補了集鎮停車場配套設施空白,滿足廣大群眾需求,更成為繼神河社區繼“數字鄉村”、環衛、勞務3大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后的又一實踐和探索。
“過去,村上的經費僅靠上級部門撥付,村級各項支出捉襟見肘,自從在市鎮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后,社區立足實際,根據現有區位優勢和資源,在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渠道上做足文章,依托“數字鄉村”建設,發展用戶47戶,集體增收2萬余元。今年3月1日,集鎮停車場的建成投用,我們又嗅到了商機,在村“兩委”充分調研評估后,決定新建一處洗車行,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協調下,神河社區永盛洗車行今日落成。”神河社區黨支部書記趙龍波激動地說道。
神河社區洗車行的開業運營僅僅是神河鎮探索集體經濟消薄增收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神河鎮緊緊圍繞省市關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工作部署,提前謀劃,及早行動,鎮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逐村上門,分析研判,精準摸排各村資產資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科學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大力培育新業態,激發內生動力,拓寬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神河鎮已經在集體經濟發展方面探索并付諸實踐“資源開發型”“資本盤活型”“產業帶動型”“委托經營型”“三聯共建型”“物業經營型”“勞務服務型”等近十種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施了柳林“數字鄉村”和稻米生產加工、豐家嶺粉條生產加工廠、王義溝拐棗酒廠、灣寺村蔬菜大棚、金河口社區香菇大棚、神河社區環衛服務、洗車服務行等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經營實體。下一步,神河鎮將建設好、運營好已經主體完工的500余平方米的“產業振興超市”,按照“接待中心現場采購一批、政府銜接對公銷售一批、電商平臺直播帶貨一批”的“三個一批”思路,整合各村(社區)經營實體生產的產品,“買神河,賣全國”,把神河當地的“土特產”賣出去,把農戶、村集體鑲嵌在農副產品種植、生產、包裝、銷售的完整產業鏈上,實現多方共贏。2023年,神河鎮計劃在全市率先完成10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消薄增收“倍增計劃”,增加村集體經濟和農戶收益,確保十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增收超過10萬元,鄉村振興示范村金河口社區達到2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