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饒從艷 萬百惠)3月1日清晨,旬陽市雙河鎮高坪社區的志愿者們接到志愿服務通知后,身著“紅馬甲”,手拿掃帚、鐵锨、火鉗出現在清晨的街頭巷尾、河道溝畔,灑水降塵、撿拾垃圾......忙碌的“紅馬甲”,成了美麗村莊的“風景線”。
由“一條線”牽出“一張網”。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細化志愿網格,聚焦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深化“河長+X”工作機制,全面夯實“河長+警長”“河長+志愿團體”責任體系。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載體,建立“1+19+N”網格化志愿服務工作體制,統籌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帶動N個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群體,統籌推進河長制與守護一河清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時代文明實踐、生態產業建設等工作相結合,志愿護河由“點”連“線”成面,逐漸牽出覆蓋全域志愿服務“網”。
是“風景線”也是“幸福線”。按照“中心主導、全民參與”思路,創新“支部引領+黨員帶動+黨群互動”志愿服務模式,充分發揮“五老”等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員帶頭掃、群眾自發掃、月月定期掃,固定每月1日、15日為“村莊清潔日”,常態化、制度化在鎮域河道兩岸、公路沿線、村莊院落開展志愿清潔服務活動。5年來,全鎮義務護河隊伍逐步擴展至19個村(社區),壯大超過2000人,志愿活動由個例成慣例,由自發成自覺,“志愿紅”也成為雙河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更成為聯通群眾生活的“幸福線”。
從“要我做”變為“我要做”。以“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為軸心,實行“一次一記錄、一月一公示、一年一評選”制度,動態記錄志愿服務時長,設立身邊“志愿之星”風采榜,集中發榜展示志愿清潔成果,定期開展“優秀護河志愿者”評選活動,并將志愿服務參與度納入“十星級文明戶”“健康家庭”“好媳婦”“好婆婆”評選考核條件,通過正向激勵、榜樣示范,持續激發全鎮群眾自發自覺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群眾對清潔家園的觀念逐漸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