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魯緒琴 馮媛
2022年,旬陽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和安康市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鞏固拓展“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創建成果,堅持法治旬陽、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推進,突出法治政府建設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扎實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工作,全面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旬陽市被陜西省應急管理廳確定為“2022年度省級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標準化建設示范單位”,旬陽市委政法委被授予“2022年度全省人民群眾滿意的政法單位”,旬陽市人民法院榮獲最高人民法院“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榮譽稱號,趙灣法庭榮獲“陜西省楓橋式人民法庭”,旬陽市人民醫院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全國總工會辦公廳、全國工商聯辦公廳、中國企業聯合會辦公室通報表揚為2022年度工作突出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
旬陽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召開會議,對依法治市工作再研究、再部署、再推動。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壓實法治建設責任。始終堅持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全面領導,市委、市政府將各項工作納入法治軌道運行,將厲行法治、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對法治政府建設相關重大議題進行研究討論、調度指揮。市委依法治市委員會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年度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對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進行系統部署和細化分工。強化考核評價和督查落實,將法治建設納入市對鎮和部門年度綜合考評并專項賦分;將法治督查納入全市重點督查計劃,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及時反饋存在問題并抓好整改,確保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召開市委書記點評法治工作會議,對94名鎮和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職責情況進行述職點評。會后,跟蹤督促落實點評問題整改,促進法治建設向縱深推進。
組織開展2022年度行政執法培訓暨申領行政執法證件考試。
強化科學理論武裝,提高干部法治素養。印發《2022年全市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安排意見》,把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點內容。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及時印發《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施方案》,對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進行安排部署。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會議等積極組織學習貫徹,進一步增強推進法治建設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上率下、梯次跟進的“雁行效應”日益顯現,全市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明顯提高。2022年,全市共舉辦各類專題法治培訓11次,參訓人數8000余人次。
旬陽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打造優質高效的政務便民服務。
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結合市域發展實際,創新提出“旬速辦”,推行“一廳辦、網上辦、就近辦、幫代辦、一次辦”,做到“一個窗口”解難題、“一號通辦”管服務、“一個通道”提效能,打造優質高效的政務便民服務。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先后分兩批將市本級265項行政許可事項中的133項集中劃轉至行政審批服務局實施審批,對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辦理流程材料時限進行壓縮精減;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等4種方式實施“證照分離”,推進行政許可事項承諾時限壓縮83.70%,“最多跑一次”事項1441項占比92.85%,即辦事項900項占比57.99%。簡化市場主體注冊登記流程,設置企業開辦專區提供全程幫辦代辦、上門服務,實施一窗受理一窗辦結;對非前置審批事項一律“零門檻”準入,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的指導意見》為指導,將套餐式、點餐式服務落實到位,給企業松綁,激發市場活力,用最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助推旬陽高質量發展。
舉行憲法宣誓儀式。
健全完善機制體制,有效規范依法行政。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制度,對重點工程招投標、征地拆遷補償、惠農資金發放等重要事項,及時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嚴格落實規范性文件“三統一”制度,制發規范性文件5件。嚴格把關重大行政決策,審查各類重大行政決策及合同95件,確保重大行政決策科學民主合法。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人員培訓上崗和行政執法證件“紅黃綠”管理規定,舉行年度行政執法培訓暨申領行政執法證件考試,完成193人執法準入考試以及換領執法證341件;對17個行政執法單位行政處罰案卷進行集中評查,以評促改,不斷提升行政執法質效;改進行政執法方式,推廣運用說服教育、勸導示范等柔性執法。
旬陽市全面有序推進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
打造鎮村法治樣板,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結合旬陽鄉村振興“1226”示范體系建設,以打造“1鎮22村6個樣板”普法依法治理示范點為總目標,積極探索實踐“334”鎮、村普法依法治理示范點建設,即在示范鎮完善便捷高效公共法律服務、“三力聯調”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普治并舉社會治理三大機制,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個平臺,做到有固定法治文化陣地、有法治宣傳教育培訓中心、有綜治視頻連線指揮中心、有黨委政府法律顧問的“四有”;在示范村完善村級便捷高效公共法律服務、村(社區)矛盾糾紛化解和平安建設、“四議兩公開”村級重大事項決策三大機制,開展法治宣傳宣講、普法宣傳教育進村入戶、法律服務惠民三大活動,做到有固定法治文化陣地、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有3-5個農村“法律明白人”、有“一村一法律顧問”的“四有”,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目前已培養1173名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全市309個村(社區)實現3名以上鄉村“法律明白人”全覆蓋。我市7名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被評為2022年度全省優秀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棕溪鎮王院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為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趙灣鎮華山村召開院落群眾會,宣講民法典。
構元鎮羊山村”三力聯調“現場會。
緊扣矛盾糾紛化解,護航社會和諧穩定。認真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體系,建立定期排查機制,實行市鎮村三級逐級排查、集中匯總、定期研判,建立“三色”管理臺賬,分級分類預警化解,實現矛盾糾紛不上交;進一步完善訴調、援調、訪調對接機制,形成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相結合的“三力聯調”共同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機制,推動矛盾化解提質增效。去年以來,全市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136件,調解成功1103件,調解成功率97.1%,其中復雜疑難案件155件、司法確認21件,涉及金額7361.14萬元,有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旬陽“三力聯調”鄉村調解模式在安康市全面推廣。穩步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規范辦理復議案件,共辦理16件,通過行政復議解決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赤巖中心校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聚焦法治宣傳教育,營造濃厚法治氛圍。結合群眾法律需求,把集中開展普法活動與入戶宣傳結合起來,主動搶占新媒體普法陣地,打好“集中+入戶”“線上+線下”“傳統+新媒體”普法宣傳組合拳。大力推動《憲法》《民法典》《信訪工作條例》《反有組織犯罪法》《法律援助法》等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企業、進網絡“七進”活動,有力有序組織“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等普法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為法治政府建設營造濃厚氛圍。全市共開展集中普法宣傳790余場次,參與群眾8.2萬余人次,發放各類宣傳物品13.7萬余份,接受群眾法律咨詢46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