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鄒一銘)日前,旬陽市石門鎮白廟村的泥鰍種苗繁育基地內的15畝小泥鰍喜獲豐收,產量超1.5萬斤,產值超20余萬元。活蹦亂跳的小泥鰍,成了白廟村致富增收的一個新的突破口。
2012年外出闖蕩多年的村民嚴國軍從電視上看到泥鰍養殖前景廣闊,決定回村創業,憑著一股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熱情,嚴國軍和朋友集資100萬在白廟村投資建設了勝鑫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泥鰍種苗繁育基地。
嚴國軍回憶道,由于最開始缺乏養殖技術,泥鰍對村里的氣候、環境等因素并不適應,所以第一批泥鰍失敗了。當時通訊條件也不成熟,只能自己買書學習養殖技術,飼料和藥品都要自己配置,前兩年就賠了好幾萬,第三年才開始把泥鰍養活,賣了十幾萬,算下來一年還沒有外出打工賺得多。嚴國軍說“2017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泥鰍場迎來了大發展,鎮黨委和政府派專人來泥鰍場考察,調研,領來了養殖專家,帶來了最新的生物調整水質土質的技術,還幫我們對接了市里的農貿市場,現在我們的泥鰍一出網直接專車拉進農貿市場,每斤能賣20多,這幾年每年總產值都超過20萬。”
自己致富了,嚴國軍還要帶領更多村民走上富裕,這幾年嚴國軍請了40多位家庭相對困難的村民來幫工就業。“現在泥鰍養殖技術、銷售、物流都已經成熟,市場上供不應求,這條路我趟明白了,接下來這條致富路我們大家要一起走,我準備做種苗繁育,提供給村民大家一起養殖泥鰍,一起賺大錢一起致富增收”嚴國軍說。
白廟村的泥鰍養殖是石門鎮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冰山一角,在“優質烤煙、康養貢米、富硒魔芋、高山老樹茶”四大產業的基礎上,石門鎮大力推動諶家院社區鄉村振興示范點、西岱頂‘4A’級景區、龍套灣農旅產業園、白廟村古牛寺養殖場等特色產業,并立足“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充分發揮人才作用,大力吸引人才回鄉創業。2022年,石門鎮召開“歸雁經濟”及招商引資懇談會,外出創業人士、鎮領導班子成員、站辦所負責人、各村(社區)支部書記相聚一堂共敘鄉情,共謀發展。當場與2家企業簽約項目,涉及資金3.3億元。
“新時代農村的環境和條件正不斷改善和提高,對于我們‘歸雁’來說同樣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簽約企業陜西壘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蔣道寶激動地說。他會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做好龍套灣水產養殖產業項目,為家鄉石門鎮的發展貢獻力量。
“鄉村振興,是一個呼喚人才同時造就人才的舞臺。返鄉創業青年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廣袤鄉村回饋他們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下一步,石門鎮將繼續抓好返鄉創業人員群體,用貼心服務不斷扶持壯大‘歸雁經濟’,讓‘歸雁’成為搞活一片經濟、帶動一鄉發展、造福一方群眾的‘領頭雁’。”石門鎮黨委書記張曉明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