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潘文進)近日,旬陽市廟坪九年制學校在“旬陽市綠富地生態農業綜合園”租下兩畝大棚,建成學生勞動實踐基地,孩子們今后在這里,就可以直接參與翻地播種、澆水施肥,體驗春種秋收。
據該校張隆尚校長介紹,旬陽市廟坪九年制學校雖然是一所鄉村學校,學生也都是附近村里的孩子,但是他們的父母常年外出務工,自家的土地大多都流轉給了農業合作社,孩子們很少有機會能走進田間,參與農事勞作。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倡導勞動教育,但種植蘿卜白菜,它不是靠老師在黑板上就能教出來的,而要讓孩子們自己走進田間地頭,動手操作。經過與旬陽市綠富地生態農業綜合有限責任公司協商,租下他們兩畝多的蔬菜大棚,建成學生勞動實踐基地,供孩子們勞動實踐課,指導他們學習種植技術。
為了充分利用好這塊“勞動實踐基地”,學校聘請旬陽市綠富地生態農業園專家和該園區工作人員,來現場指導,聽取他們的專業建議,共同研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勞動實踐課程,明確勞動實踐課,一方面要與各學科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各科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應用到勞動實踐中去,建立起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系。另一方面,勞動實踐課要根據四季節氣的變化,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體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
“這些在田間勞作的場景,孩子們以前只能在電視里見到,現在讓他們親自參與,體驗農活勞作的苦與樂,培育他們識五谷、勤四體、分四季、知節氣的文化涵養……”勞動實踐課指導老師程德乾,一邊忙著指導孩子們學習各種農活技術要領,一邊和身邊的同事聊著開設勞動實踐課的現實意義。
“才勞動了半小時,我就滿頭大汗,腰酸背疼了,種地原來這么辛苦,農民伯伯真是不容易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以后再也不能浪費糧食了。”六年級高詩杰同學伸了伸腰,感嘆到。此時的孩子們,汗水與泥水,早已融為一體,但他們依然歡聲笑語,樂在其中。
正如主管教學副校長付寶琴,在勞動實踐課階段性總結報告中這樣寫到: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課中,他們不僅學會了種植農作物,積極地參與到田間管理,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勞動實踐中,學會了發現、學會了探究、學會了合作,體驗到了勞動的艱辛,懂得了要珍惜勞動成果,明白了只有通過辛勤地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美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