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萬)8月17日,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地面,旬陽市桐木司法所忙碌的一天便由此開始。
早上7點40分,桐木司法所工作人員開始打掃衛生,整理辦公室,為新一天的工作做起了準備。
8點,司法所工作人員打開社區矯正綜合管理系統,查看社區矯正人員的定位監控,這是司法所干警每天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雖然只是一項簡單的查看和記錄,可是它的作用卻不小。比如通過查看日常定位和行動軌跡,可以判斷出社區矯正人員的悔改表現是否良好,法律觀念是否得到提升,如發現離線或報警等問題,可以第一時間核實情況,采取行動,及時對他們進行行為勸阻和思想教育。“我今天在家里收拾菜園子、干家務”、“我今天在幫鄰居干活”……矯正對象在微信群內一一向司法所報告當日情況。
9點30分,司法所干警匆匆趕往普法依法治理示范社區,圍繞《民法典》、《反有組織犯罪法》、《信訪工作條例》等內容,結合案例開展普法宣講。宣講會后通過組織有獎競答活動,為參與群眾發放法律書籍、毛巾、抽紙等小獎品,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這種普法形式好,不僅能輕松地學懂法律知識,還能掙到實用的小獎品,希望這種普法活動多開展。”拿著獎品的王某某樂呵呵地說道。
10點25分,預約今日調解的當事人劉某某和鄒某已到鎮綜治中心。趙灣鎮劉某某今年3月17日在桐木鄒某工地務工中受傷,至腿部骨折,鄒某承擔了劉某某住院期間的醫療費、伙食費、護理費、交通費,但雙方就人身損害其他賠償費用私下一直未達成協議,劉某某便打算訴至趙灣法庭。得知此情況后,為了讓雙方當事人省時省錢不傷感情,桐木所通過綜治視聯網邀請趙灣法庭視頻連線指導調解,人民調解員、鄉賢代表現場調解形式,展開了此次“三力聯調”。通過近兩個小時的普法說理,雙方當事人最終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鄒某一次性賠償劉某某傷殘賠償金、傷殘鑒定費、二次手術費、誤工費等費用七萬五千元,一起讓雙方當事人糾結五個月的煩心事得到圓滿化解。此時,愁眉不展的劉某某,終于露出了笑容。
13時25分,司法所工作人員趕到該鎮梅花村,對村上上報的王某某與丁某某土地租賃合同糾紛一事,展開走訪調查。高溫酷暑,絲毫未阻擋他們的工作熱情。在詳細了解情況、查看相關租賃協議后,他們采取“背靠背+面對面”的調解方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反復耐心向雙方當事人做工作。隨后,在調解中通過視聯網邀請趙灣法庭就此案件進行了連線指導。16時45分,此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得到圓滿化解。遠親不如近鄰,門對門住的兩家人重歸于好。
17時30分,司法所工作人員身心疲憊地回到辦公室,開始整理一天的工作檔案。
這就是桐木司法所忙碌的一天,也是基層司法所最普通的一天。不論是社區矯正、安置幫教還是人民調解、法治宣傳,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全力維護轄區的和諧穩定。千千萬萬基層司法行政人亦是如此,他們默默堅守、齊心奮戰,用擔當和無悔書寫著守護百姓平安、維護社會穩定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