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檢法”詐騙常被稱為“騙術之王”,事主一旦被“洗腦”,受到驚嚇之余,損失往往都很大,有些人被騙光積蓄,還有人被誘騙去網上借貸。反詐民警一旦接到預警,就得和時間賽跑,與詐騙分子斗智斗勇。日前,安康旬陽警方與轄區工行、農行、郵儲銀行密切聯動,緊急干預,快速將一名被冒充“公檢法”詐騙的七旬大爺從陷阱中解救出來,避免經濟財產損失103萬元。
今年7月初,一個假冒“某地警方”的電話打給位于安康旬陽的鄭大爺,稱鄭大爺因“涉嫌詐騙200多萬可能被判有期徒刑八年”,通過微信對鄭大爺進行為期四天的“遠程審訊”和“跟蹤”,最后要求鄭大爺向“某地警方”繳納保證金來結案。作為一名退休職工,鄭大爺對此深信不疑,嚴格按照“某地警方”要求做好保密工作,于7月6日上午先后到工行、農行辦理取款業務,準備將自己積攢多年的103萬元存款全部轉到一張銀行卡后統一打給詐騙分子。銀行工作人員在為鄭大爺辦理業務過程中察覺到明顯異常,懷疑鄭大爺可能遭遇了電信網絡詐騙。隨即按照《安康市警銀快速聯動機制》,第一時間報警。
接到報警后,旬陽警方火速趕往銀行進行勸阻。由于鄭大爺已被深度洗腦,拒不配合并回到家中將自己反鎖于臥室內,繼續同詐騙分子電話和視頻,執意要給詐騙分子打款。民警見狀強行將鄭大爺帶至公安機關,經民警和其家屬長達2小時深入細致宣講,鄭大爺才幡然醒悟,意識到自己差點葬送掉一生積蓄和“養老錢”,當即嚎啕大哭,并對民警和銀行工作人員的真情相助表達了最誠摯的感謝。
事后,待鄭大爺情緒安穩以后,民警現場幫助鄭大爺實名安裝注冊了“國家反詐中心”APP,鄭大爺表示,事后將現身說法,警示身邊親友,遠離詐騙陷阱。
警方提醒
1、公檢法機關不會采用電話、QQ和微信等形式辦案,凡自稱公檢法人員要求通過電話、QQ、微信等方式做筆錄的,都是詐騙;
2、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網絡給當事人點對點發通緝令、拘留證、逮捕證等法律文書。凡是要求通話內容絕對保密,或通過網絡出示“通緝令”“警官證”的,都是詐騙;
3、公檢法機關沒有所謂的“安全賬戶”,不會讓公民轉賬匯款。
4、凡是電話里對方說到需要資金轉賬、核查、解凍的,就是詐騙。
5、公檢法機關的座機或工作人員手機號,均為正常座機與手機號格式,如果接到“+”或“00”開頭的電話,極有可能市騙子打的;
6、“96110”是公安機關的緊急勸阻電話,接到這個號碼來電時,意味著你可能正在遭受電信詐騙,務必接聽,防止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