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謝明成)為進一步發揮文藝領軍人才參與搶救、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近年來,旬陽市文旅廣電局聯合教育和文聯等部門,采取“校企聯培、部門協同、分級實施”的模式,啟動實施“非遺新苗”培育工程,培養一批熱愛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好苗子”。
該工程把城區中小學校中有興趣的學生、太極城演藝公司的演員、校外藝術培訓機構有基礎的學員和民間社團的優秀人才列入重點培育對象,分為少兒段和青年段分類實施培育。少兒段培育工程以“育愛好”為目標,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通過展演、展覽、教唱的方式普及旬陽民歌、漢調二黃和道情皮影,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利用課后延時服務為契機,將城關小學、城關二小、城關三小作為試點,選拔一批條件好的學生作為培養對象,在學校開設非遺課堂,開展旬陽民歌、漢調二黃演唱培訓。青年段培育工程以“育人才”為目標,從職業中學的學前教育和藝術專業學生中選拔聲音條件好、形象氣質好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為旬陽培養以旬陽民歌演唱為主要任務的旅游推介形象大使。從太極城民間藝術公司選拔優秀青年演員,由文化館業務干部包抓,具備登臺演唱旬陽民歌的能力。面向文藝團體和社會群體廣泛吸納年輕愛好者,文化館搭建平臺開設旬陽民歌、漢調二黃群眾課堂,解決傳統文化人才老齡化、人才斷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