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領導及專家帶領平利縣衛計系統一行,在旬陽縣醫院考察信息化建設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立祥)2月17日,市衛計局帶領平利縣衛計系統一行,來旬陽縣考察交流旬陽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及系統應用工作。該縣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緣何能得到了上級領導、專家的認可與同行的褒獎呢?
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旬陽做了些啥?
旬陽縣自2016年5月平臺搭建完后,迅速成立以局長任組長、各相關醫療機構法人為成員的信息化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夯實責任,歷時不足一年時間,在省市縣相關部門領導的精心指導下,在基層醫療衛技人員克服重重困難下,上下一心,縣級系統信息管理員同軟件施工方工程師深入鎮村現場指導操作,并召開大型集中培訓會3次,分散培訓22次,部署完成了22家鄉鎮衛生院和264家村衛生室的系統應用(無網絡覆蓋村暫無實施),目前已實現了縣內醫療機構相關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通過培訓指導,鎮衛生院能夠熟練操作系統應用,鎮衛生院的系統管理員已具備指導本單位及轄區村醫軟件應用的能力。截至目前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建設投資200余萬元,項目建設工作于 2016年12月22日,順利通過省衛計委專家組的驗收。
什么是區域醫療信息化?
區域醫療信息化,是省按國家醫療信息化建設軟件系統接口標準,及相關方案要求依縣區為單位,先整合縣內醫療信息系統資源,建立一套信息平臺數據庫,逐步打通與市、省及跨區域的系統對接工作達到信息互聯互通的目的。旬陽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已經將醫療信息系統、公共衛生服務平臺、農村合作醫療報銷三大系統接口進行對接,縣醫院、縣中醫院、22家衛生院和264家衛生室實現相關數據的交換和共享。運行數據直接接受省上相關部門的調閱。
區域醫療信息化有啥好處?
1、為就診患者提供歷史診療數據。同一患者就診時,授權醫師可查看歷史診療信息、健康檔案以及慢性病的隨訪信息,供臨床醫師診治提供參考,并可實現雙向轉診,是避免重復檢查,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方法之一。
2、有效發揮監管職能。通過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為相關部門的監管提供有效更有力的執法依據。迫使醫務人員的任何操作行為都在規范下運行,對公衛衛生服務質量、數量提供更精準的考核依據。迫使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服務到位。
3、為上級主管部門提供數據分析。當全國的縣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形成互聯互通時,大數據將為科研機構及政策調控提供服務。
4、重要的還么說,因為我們還差一張卡。旬陽近期會著手這張卡的信息采集工作,預計2017年底發卡會達到25萬張。這張卡叫居民健康卡也叫社會公共服務卡,是陜西省工信廳、陜西省衛生計生委于2014年6月聯合印發《陜西省社會公共服務卡(居民健康卡)技術規范(試行)》,將陜西省居民健康卡建設與社會公共服務卡整合,統一發行。按縱向遵從、橫向兼容原則規劃設計,覆蓋陜西省各類社會公共服務的身份識別卡。主要包括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區域衛生服務、人口與計生服務等實現一卡多用。也是數字陜西智慧旬陽“群眾一張卡,政府一張屏”的建設目標。當我們有了這張卡,在診療過程中可實現自助充值,在安康地區任意一家公立醫療機構就診,不用排隊掛號,不用排隊繳費,通過診間扣費的方式進行便捷支付,合作醫療報銷將實現實時結報功能,實現持卡自助查詢打印,卡中芯片可記錄近期3次住院記錄,5次門診記錄,可供授權醫師查詢,便于跨區域就診使用。
旬陽醫療衛生服務已踏上網絡信息技術快車,縣衛計局在智慧旬陽建設中,為早日實現“群眾一張卡,政府一張屏”工作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