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翟強)“村民自治就是要把法定農民的民主權力落到實處,徹底踐行具有中國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近日來,甘溪鎮以全省移風易俗現場會在我縣召開為契機,以扎實開展“群眾說 鄉賢論 榜上亮”深化道德評議為載體,以群眾滿意度,制定“接地氣”、切實可行的村民自治公約為準則。結合當前農村鋪張浪費、相互攀比、等靠要等錯誤觀念,就全鎮12個村(社區)村規民約修訂情況進行全面梳理、“量身定制”,為實現“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提升村民滿意度,探索新路徑。
一是提高認識,做好兩個“面對面”。從講政治的高度深刻領會村民自治及道德評議工作,要求各聯村領導、聯村單位深入農戶院落與群眾面對面討論修訂后的村規民約、面對面宣傳道德評議工作,充分發揚民主、團結群眾,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村規民約草稿要征得群眾同意,要有參與群眾、聯村單位及聯村領導簽字確認,村規民約內容及道德評議工作要人人知曉。
二是充實內容,做好統籌兼顧。從群眾實際情況出發完善村民自治及道德評議工作。要求村規民約不單單只是涵蓋“反對奢侈浪費及移風易俗、社會穩定、公益事業、孝老敬親、十星級文明戶及五好家庭評選、五霸治理、生態環境、勤勞致富”等內容,還要有具體的獎懲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做到“量身定制”,要能將寫在紙上的內容真正融入到群眾的生產生活當中去,真正能夠讓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長效化機制。
三是廣開言路,招賢納德,做好三個“公開”。從服務鎮域社會經濟發展大局的角度出發,開展村民自治及道德評議工作。認真做好“村務公開、財務公開、評議公開”,把村規民約實效體現在切實保障群眾的監督權、知情權上,打造陽光村務,完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招賢納德,深入挖掘德高望重、群眾基礎好、懂政策、熱心為群眾辦事的老干部、老黨員和致富帶頭人,探索成立鄉賢工作室參與矛盾調解及村域治理機制建設。要求新當選的51名鎮人大代表定期走訪選民,把選民意見或建議進行歸納整理,成立人大代表宣講團,定期將重點工作推進情況、意見建議辦理情況及村規民約執行情況及時告知選民,把拉近干群關系,提升村(居)民滿意度作為履職標準,切實做到履好職、盡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