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治乾)近年來,旬陽縣把深化醫改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將公平可及、群眾受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著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各項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
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該縣以國家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為契機,以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為突破口,加快推進改革步伐,各項改革舉措協調推進。一是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管理運行機制改革。設立了縣級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實行管委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績效考核第三方評價機制和院長年薪制順利推進,內部管理進一步規范。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縣醫院綜合樓投入使用,運行良好,縣婦幼保健院綜合樓項目已完成地上主體9層,中醫院遷建全面啟動,8個鎮衛生院建設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實行縣級公立醫院編制備案管理,重新核定縣鎮醫療衛生計生單位人員編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四是深化績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以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患者滿意度、綜合管理情況等為核心的與年薪制和崗位績效工資制相符合的人員績效考核制度,推行績效工資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五是加強人才引進培養,強化人才保障。搶抓政策機遇引進專技人才,近5年通過各種途徑共招錄醫學類專業人才255名。大力開展專業技能崗位“大練兵、大比武”活動,扎實開展“十百千萬醫療衛生人才培訓培養工程”,2016年上半年,選送13名學科帶頭人、116名技術骨干到上級醫療機構培訓,先后組織10余場次1100余人次醫護人員開展集中培訓,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加快推進直接掛網藥品采購進程。按照直接掛網藥品采購以省為單位集中審核、統一掛網原則,制定下發《旬陽縣醫療機構低價藥采購管理實施方案》和《旬陽縣醫療機構直接掛網藥品采購管理實施方案》,以縣為單位組成了采購聯合體,遵循質量優先、價格合理、量價掛鉤的原則與生產企業直接議價,切實解決群眾看病貴和基層醫療機構藥品匱乏的問題。目前,該縣醫療機構直接掛網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已完成生產企業報價,正在完善匯總錄入、市場調查等前期準備工作,近期將正式組織議價。此項工作目前走在全市前列。
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建立藥品零差率銷售補償機制,在縣、鎮、村三級全面落實藥品(不含中藥飲片)零差率銷售政府補助政策,用投入換機制的辦法,促進各級醫院保公益、重質量、優服務。2016年上半年,全縣實行網上采購4782511個品規(不剔除重復),采購金額5596.05萬元,其中基本藥物配備率鄉鎮占79.77%,縣級醫療機構占66.44%,配送率98.4%,回款率、網采率100%。按照網上集中采購、統一零差率銷售、統一集中結算的原則,規范縣鎮醫療機構藥品“三統一”采購結算行為,動態監督醫療機構網下采購和私自加價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藥品流通和終端環節管理,制定出臺了《旬陽縣藥品“三統一”配送企業考核辦法》,加大對配送企業進行考核力度,確保患者用藥安全、價格合理。
深入推進新農合支付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新農合“一卡通”和新農合大病保險制度,實行新農合大病保險二次報銷,實現門診統籌個人賬戶結余資金跨年度結轉。積極開展單病種定額付費、一級醫院按床日付費和按病種付費,探索推行縣級醫院住院總額預付等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對縣鎮定點醫院實行醫療費用預付,建立了短信服務平臺,及時將新農合各項政策、補助信息以短信形式向參合農民進行宣傳,參合群眾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不斷提升,2016年新農合參會率99.99%,基本實現全覆蓋。
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建設進程。按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要求,縣政府印發了《旬陽縣推進分級診療工作實施方案》,縣衛計局制定出臺了《旬陽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實施方案》對合療報銷政策進行了配套化的調整;制定出臺《常見病種出入院標準和雙向轉診標準》,實現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注重發揮全科醫生作用,縣級公立醫院增設了全科門診,對經基層和全科醫生預約或轉診的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縣醫院加入陜西省腫瘤醫療聯合體、西安市紅會醫院協作醫院、西京醫院軍民融合醫療聯合體、安康市中心醫院分級診療協作醫院、陜西省兒童醫療聯合體5個技術協作型聯合體;縣中醫院加入陜西省中醫醫院大針灸醫聯體項目、安康市中醫醫院醫聯體、陜西省人民醫院協作醫院、西安中醫醫療聯合體4個技術協作型聯合體。縣醫院、中醫院分別于22個鎮衛生院組建成立醫聯體。確保急危重癥患者得到及時轉診、及時救治。
加快推進縣鎮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建立縣鎮醫療機構對口支援幫扶和鎮衛生院責任醫師團隊定期下村幫扶機制,縣直4家醫療機構分別對棕溪、雙河等9所衛生院進行對口幫扶。鎮衛生院通過責任醫師團隊服務,定期到村指導、幫助村醫提升服務能力,通過資源共享,技術力量下沉,切實提高鎮村醫療服務能力。轉變鄉村醫生服務方式,村衛生室通過居民簽約服務,建立家庭醫生和小病不出村的工作機制,推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方式改革,實現居民簽約服務142899人,達到農業人口40%的比例。
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有效提升。按照人民群眾得實惠、村醫隊伍有保障的改革目標,深入推進12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生“兩項工程”,將結核病管理服務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行常態化管理,Ⅱ型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重癥精神病規范化管理率分別達94.7%、96.5%和89.2%;國家擴大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以鎮為單位保持在95%以上,孕產婦、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99.4%、73.94%。群體性指標任務實現了“雙過半”。
中醫藥事業發展穩步推進。全面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組織開展中醫藥健康服務項目培訓,全面加強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6月齡兒童中醫藥健康服務工作。發揮縣中醫院龍頭作用,加強中醫特色專科建設,著力提升傳統醫學文化精髓。縣醫院規范設置中醫科、中藥房,建立中醫康復科;縣婦幼保健院積極引進中醫熏蒸設備,開展產后中醫熏蒸康復治療,填補了我縣一項空白。有8所中心衛生院設置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其他所有衛生院設立了中醫科、中藥房,81%的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下一步,該縣將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統領,以“亮曬作”全員行動為抓手,加快深化改革步伐,持續推進醫改進程,讓人民群眾從醫改中有更多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