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鵬)在精準脫貧工作中,旬陽縣衛計局包聯赤巖鎮天寶寨村,面對該村貧困人口多,自然條件差的難題,該局緊緊抓住產業脫貧這個重點和關鍵,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采取立體式產業幫扶,實現產業建設循環可持續發展,農民穩定增收。
按照產業發展脫貧一批的要求,旬陽縣衛計局在幫扶的天寶寨村大力實施產業立體式幫扶,在充分摸底的基礎上,按照“宜養則養、宜種則種、宜走則走”的原則,大力支持幫聯戶發展養殖、種植、勞務等主導產業,確保每一戶貧困戶都有產業做、每個有勞動力的人都有事情干,實現產業發展全覆蓋。春季以來免費為該村138戶貧困群眾發放1000只烏雞仔、153頭仔豬、17只山羊、40袋煙草肥,2016年計劃安排不少于2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用于當年精準脫貧產業幫扶,實現全村200戶貧困群眾全覆蓋。
村民劉忠禮告訴筆者:“俺家有土地10來畝,種的包谷、紅薯,多余的可以用來喂豬,養雞,包谷桿我還可以拿到我們村上的德隆赤巖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賣錢,地貧了,我到合作社去拉牛糞、雞糞壯地”。第一書記王義重說:“像劉忠禮這樣的農戶,村上就有八十余戶。夏秋兩季共種糧3750畝,煙草600畝,發展林下養雞4000余只,山羊養殖350余頭,赤巖黃牛養殖120余頭,生豬養殖1580余頭”。
該局還結合實際,在天寶寨村大力培育專業合作社、規模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保證產業發展有龍頭,示范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突出發展立體循環農業,打造“1+N”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以該村“鑫綠林”林下養雞、德隆赤巖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在主抓畜牧業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充分利用土地,發展玉米、小麥、紅薯等傳統農業種植,配套發展烤煙、黃姜等產業,實現立體、多樣、循環發展,打造特色脫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