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 (通訊員 王全洲) 旬陽縣雙河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大鎮,農業資源優越,土地條件較好,是旬陽的“魚米之鄉”。今年以來,雙河鎮黨委政府按照旬陽率先突破發展對雙河農業的定位要求,緊緊圍繞“打造大雙河流域山地循環農業示范帶”的目標,從興修水利夯實農業基礎、流轉土地打造現代農業園區、狠抓主導產業促進農民增收三方面入手,加快農業發展,助推農業轉型。
理思路定規劃 找準山地循環農業發展方向
雙河鎮是旬陽的“小江南”,如何利用好“三川六山”的土地條件,雙河鎮按照“以山育林、以林護水、以水養田、以田建園、以園富民”的總體思路,走循環發展的路子;在發展方向上以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立體農業為方向,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在空間布局上采取山上興林、山下建園,坡地栽核桃,水田種糧菜,陽坡栽烤煙,陰坡點魔芋,重點抓好竹筒河、西岔河、龍家河三條流域,努力發展高效農業示范園、特色產業示范園和特色民居家園;在發展重點上突出農田水利、農業園區、特色產業和特色民居建設;在產業重點上突出“優糧、強煙、壯畜、攻魔芋、興林果、抓蔬菜”,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造良田強基礎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010年“7·18”、“7·24”洪澇災害使雙河鎮農業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損毀。近年來,該鎮充分利用國家對農業基礎建設項目的大力支持,先后爭取農業綜合開發、中小河流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流域治理等項目,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的建設標準,累計爭取近2000萬元資金,先后對潘家、西岔、龍家等三條流域涉及9個村水毀嚴重的河堤渠道進行修復,對低產田進行了治理改造,增強了保水保肥能力。
截至目前,該鎮已改良農田3000多畝,修復水毀河堤9千米,新修灌溉渠道12千米,截水壩5座,機耕路4.6千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5平方公里,極大地提高了農業抗災能力,提升農業生產發展后勁。去年修建安全飲水工程3處,解決高坪、望月、平河等5村近5000余人飲水難問題。
抓流轉建園區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土地流轉是農業規;洜I的前提,是園區化生產的基礎。近年來,該鎮因勢利導,強化服務,流轉土地5000多畝,帶動了烤煙、蔬菜、畜牧、林果等產業規;l展,先后建起了隆科蔬菜、長生苗木、鑫匯牧業、桂花雞養殖等農業園區,催生了得意家庭農場、茯苓種植中藥材合作社、新華養雞場等一批特色種養企業發展,提升了農業發展質量,加快了農業的轉型升級。
在園區發展中,雙河隆科農業園區走“園區引領、企業參建、農民參與、市場運作”的發展路子,通過土地流轉集約化生產,建立蔬菜基地500畝、優質大米生產基地3000畝,打響“隆科綠源”無公害蔬菜和富硒大米品牌,帶動全鎮6000畝優質水稻生產,新建花卉苗圃500畝,林下養雞1萬羽,走出了種養加、產加銷和園區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現代生態農業園區的輻射引領作用,雙河隆科園區也被命名為省級農業園區。
強產業調結構 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雙河鎮堅持“優糧、強煙、壯畜、優姜、攻魔芋、興林果、抓蔬菜”產業發展重點,突出雙河特色,調整產業結構,培育主導產業,努力提高農業在農民家庭收入中的份額。以綠富地有限公司為龍頭,以“隆科綠源”富硒大米品牌為帶動,建立優質大米生產基地6000畝,今年計劃實現產值5000萬元;狠抓烤煙產業,穩定烤煙面積3000畝,實現農民收入1000萬元;抓住畜牧、黃姜傳統產業不放松,近年新發展規模養殖場50家;主攻魔芋、核桃、蔬菜新型產業,累計發展魔芋5000畝、栽核桃1.5萬畝,農業產業的主導地位越來越明顯,在農民家庭收入的比重越來越重。
轉型是農村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是推動落后地區農村發展急需破解的課題。該鎮在農業發展中抓水利打基礎、抓流轉建園區、抓產業促增收,堅持“爬坡過坎”,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探索出了一條可資借鑒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