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明暄
“要不是‘老王說事’幫著協調,我今年栽的200畝烤煙根本不可能有這么高的收入!”近日,賣完煙葉、說起當時大旱中的煙苗,石泉縣饒峰鎮光明村村民曾大叔真誠地說。
自光明村黨支部2023年牽頭打造“老王說事”基層治理平臺以來,以黨支部書記王會升為核心的志愿服務小隊,把議事桌搬到農家院壩、田間地頭,用“鄉土話”破解“心頭結”,讓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既有破解難題的“力度”,更有溫暖民心的“熱度”。
“村上的事,根子在群眾心坎上,‘老王說事’就是要讓群眾有處說理、有人辦事。”有著35年農村工作經驗的王會升,深知黨建是基層治理的“定盤星”。為破解以往“村民訴求懸空、村級事務推進受阻”的困局,光明村黨支部以“老王說事”為載體,創新構建“支部統籌+書記帶頭+黨員包片+群眾參與”的治理格局,將全村劃分為3個網格區,聯動6名網格員組建核心小隊,再橫向對接鎮屬站辦所、政法駐鎮單位,形成“聽事不推、議事不拖、辦事不躲”的閉環機制,真正實現“群眾有訴求,黨員沖在前”。
今年夏季持續干旱,曾大叔的200畝烤煙面臨缺水枯萎的危機。“老王說事”小隊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主動對接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多方協調爭取抽水泵、灌溉水管等抗旱設備,組織黨員志愿者協助農戶鋪設管線、輪班澆灌。經過半個月的集中攻堅,200畝烤煙全部得到有效灌溉,為后續豐收筑牢了根基。“大家都頂著大太陽來幫忙,比自家的事還上心,‘老王說事’是真辦事辦實事!”說起當時的情景,曾大叔感慨不已。
更讓人暖心的是,“老王說事”用“法理情”化解鄰里“揪心事”。去年3月,村民老陳騎車載同村曹大姐時不慎摔倒,導致曹大姐受傷,雙方就醫藥費賠償問題爭執不下,矛盾逐漸升級。6月初,曹大姐找到“老王說事”尋求幫助。王會升當即帶領2名調解員分頭走訪,既耐心解讀《民法典》相關規定,又曉之以鄰里相處的情理,最終促成雙方握手言和。“要是沒有‘老王說事’從中調解,我和老陳的關系怕是要鬧僵,以后在村里都不好見面了。”事后,曹大姐握著調解員的手連連道謝。
在光明村黨支部的引領下,現在“老王說事”已從“書記帶頭”發展為“黨員梯隊”,返鄉青年、鄉賢能人、退休老干部主動加入,隊伍力量持續壯大。截至目前,“老王說事”平臺累計為群眾辦結實事100余件,成功調解鄰里糾紛、土地爭議等各類矛盾60余件,成為光明村基層治理的“金字招牌”。
“‘老王說事’的核心是黨建引領,只要找到黨支部,群眾的事就有人管、有人辦。”王會升的話,道出了光明村基層治理的底氣。
如今,像“老王說事”這種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模式已在饒峰鎮開花結果。該鎮通過健全“村(社區)常態化排查+鎮域動態研判+多部門協同”機制,深度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發動群眾參與、依靠群眾治理,推動基層治理從“事后化解”向“事前預防、源頭把控”深度轉變,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以實打實的安全穩定成效,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筑牢堅實治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