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祝迪 胡文娟
近年來,隨著石泉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政策保障,細化工作舉措,促進人才回歸、技術回鄉,產業鏈條升級,項目招引落地,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吸納在外人員返鄉創業就業,解決了返鄉回鄉人員“愿回來、能留下、有事干、可致富”等問題,使眾多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增收,還能下班回家兼顧家里的大事小情,實現了就業親情兩不誤。
強化產業扶持 激發就業活力
“如果不是石泉縣人社局舉辦的招聘會,我也找不到這樣的好單位,在石泉經開區里創辦的企業使許多原本要背井離鄉務工的人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家里的留守兒童和老人也越來越少了,好多年輕人都開始回來就業創業,現在的生活真是好。”這是在石泉縣經開區古堰工業園區“深鯊集團”工作的安莉發自肺腑地感慨。
現年30歲的安莉,曾在福建省廈門市開辦了一家美容養生館。因為年幼時父母在外務工,自己以前也是留守兒童,她深知再多的金錢,也彌補不了對孩子童年的陪伴。2019年時,她毅然決定回到家鄉,與朋友合伙創辦了一家美容養生館,但因疫情影響生意窘迫,繼而退出經營另謀職業。2021年,她來到石泉縣人社局組織的招聘會活動現場,工作人員根據她所學專業特長、求職意向、薪資待遇等情況向她推薦了石泉經開區的“自嗨鍋”食品公司擔任行政文員,工資待遇每月5500元,這個工資收入在石泉本地來說已經是中高層收入水平。2022年底,安莉再次來到石泉縣人社局,與職業介紹負責人暢談了個人下一步的職場發展規劃,希望有更大的工作平臺發展,石泉縣人社局又推薦她到石泉經開區的“深鯊集團”應聘了行政人事管理崗位。有了以前的工作經驗,她對新的工作崗位充滿自信,很快地適應新崗位、融入新集體,服務并管理更多的職工,新公司給出的待遇也是很可觀的。
近年來,石泉縣大力發展“歸雁經濟”,聚焦特色產業,積極培育新社區工廠、創業孵化基地、創業示范園區、就業幫扶基地等各類就業載體。緊緊圍繞新社區工廠、“自嗨鍋”“深鯊集團”“柏盛富硒生物科技”等企業,強化用工保障和人崗對接服務,堅持就業導向與經濟同步發展,助力群眾“幸福就業”,讓就業這一民生之本扎得更深、立得更穩。
強化創業幫扶 擴大就業崗位
在石泉縣饒峰鎮的清歡豆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有序地忙碌著,大鍋里沸騰的豆漿如牛奶般細膩潔白,迎面撲來誘人的豆香。
40歲的陸紅星以前20余年在外地從事工程項目建設,積累了一些資金后,帶著濃厚的鄉情返鄉創業。2022年,他籌措資金3000余萬元,利用石泉本地黃豆產量不斷擴大的資源優勢,創辦了石泉清歡豆制品有限公司。該廠建成投產,帶動就業50余人,預計年產值1000余萬,為附近農戶發展本地黃豆種植產業提供了穩定的銷售渠道。
“過去,鎮上做豆腐的都是散戶,生產效率不高的同時也存在衛生隱患,豆制品公司成立后,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生產,保障了食品安全,企業與西安海底撈、鮮生超市等10余個知名平臺達成合作,已經沒有銷售方面的后顧之憂,企業能長足發展,群眾能穩定就業,黃豆種植和深加工等產業鏈不斷壯大。”陸紅星說道。
近年來,石泉縣持續加強創業服務力度,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培訓、創業孵化等扶持政策,拓展政策扶持覆蓋面,持續放大政策紅利。鼓勵在外就業、創業的各類能人志士返鄉就業創業,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全面提升吸納就業能力。
強化技能培訓 提高就業質量
石泉縣竹兒灣小區的羅聲易,家有患尿毒癥的妻子和兩個上學的孩子無法外出務工,因此家庭負擔重。通過居民微信群看到石泉縣人社局推送的職業培訓信息,及時電話咨詢縣人社局職業培訓股,工作人員推介他參加了養老護理培訓,培訓合格并取得了養老護理初級工等級證書,又介紹他到縣醫院做了一名護工。
在培訓后期跟蹤幫扶時了解到,羅聲易在從事護工工作時,看護病人忙的時候月收入達到五六千元,看護病人少的時候也能掙到四千元左右,這已經幫他解決了家庭經濟收入問題,同時他也能照顧好患病的妻子和兩個上學的孩子,維系好一個家庭。羅聲易說:“在縣醫院擔任護工,還能照顧好患病的妻子和上學的孩子,我真的很感謝石泉縣人社局、智博威技能培訓學校、縣醫院等各部門的好干部、好政策,讓我學習技術不花一分錢,還幫我找到適合我家庭特殊情況的好工作,家庭開支基本上夠了。”
石泉縣人社局按照省、市、縣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和工作實際,結合縣域“六大產業鏈”用工需求,調整和完善培訓職業結構,選擇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培訓專業,面向重點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實施“理論+實操”培訓模式,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培訓,加大“應培盡培”和“需培就培”力度。不少有類似經歷的群眾,也通過石泉縣人社局積極落實國家免費的職業培訓政策,實現了穩定就業、“提薪”就業、自主創業。
下一步,石泉縣將持續強化就業創業扶持,積極創建高質量充分就業縣,助力“歸雁”創業就業,優化營商環境,為返鄉就業創業者提供多方位的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增強產業承接能力,帶動就業能力進一步提升,打造一批明星企業,通過創業帶就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更多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強家庭幸福感,促進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