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琨
石泉縣城關鎮落實“社區吹哨,部門報到”過程中,以服務群眾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擴大了組織融合覆蓋面,以貼心服務贏得群眾滿心贊譽。
強化服務陣地建設,找準群眾需求
不久前,家住城關鎮竹兒灣小區的羅女士盼望已久的室外“晾衣架”,在縣直機關工委的幫助下終于裝好了,羅女士腿腳不靈便,晾曬衣服和被褥一直是她的“煩心事”,在走訪中縣直機關工委黨員了解到她的實際困難,及時幫其解決了的生活“小難題”。
該鎮以“加強服務陣地建設,做實服務基礎保障”為目標,構建“鎮黨委—社區黨支部—黨小組—樓棟長—網格員”五級聯動黨群服務體系,建立起“意見收集、問題匯總、資源調度、便民服務、關注反饋”的閉環服務體系,依托“紅色驛站”“頭雁工作室”“代表活動室”,打造黨建服務陣地聯盟;以“六支志愿服務隊”為基礎常態化開展走訪排查,找準群眾的需求,改造升級社區黨群服務中心3個,完善“代表活動室”功能9處,新增“紅色驛站”17個,選優配強2241名樓棟(巷、片)長結對聯系23206戶群眾,織密織細服務網。
關注“一老一小”群體,提供暖心服務
在外工作的青年馬傳紅對父母的晚年生活充滿了擔憂,以前父母居住在老家,身邊都是熟悉的環境和親友,現在住進了城鎮社區,搬上了樓,鄰里不熟悉,自己外出務工也不能經常陪伴在父母身邊,擔心父母不習慣。而長安社區熱情周到的老年群體服務很快打消了馬傳紅的擔憂,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提供場地設施,組織開展文體娛樂活動,針對老年人生活中的難題,社區及時對接共駐共建單位進行上門服務,解決老年人生活中的麻煩事。
在社區的管理服務中,該鎮始終堅持保障“一老一小”兩個重點群體,積極打造“便民服務聯系點”22個,規范運行“日間照料中心”3處,共享餐廳1處,在15個社區為兒童提供活動場地和讀書學習場所,結合共駐共建單位組織開展各類文藝活動20余場次,對30余名困難兒童進行關愛幫扶。讓搬遷居民住得放心、住得安心。
推動多方力量聚合,鼓勵群眾參與
古堰社區是典型的城郊接合社區,既有便利的川道環境,也有交通受限的大山,群眾生活很不方便。為有效解決社區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共駐共建單位在積極協調項目的基礎上,通過聚合多方力量、優化環境、動員群眾支持、社區援助等方法,保證群眾生產生活問題盡快解決。古堰社區五組居民劉大平說:“以前我們這里手機信號一直不好,坐在屋里手機一點信號都沒有,通訊很不方便。通過社區的協調,在后面山上新建立了一座信號塔,解決了手機信號差的問題,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為激發社區參與治理活力、提升居民參與治理意識和自治的熱情,真正實現“需求從群眾中來,服務到群眾中去”宗旨,共駐共建單位與駐聯社區黨組織充分挖掘社區內能人,通過社區工作人員推薦、能人發掘和居民自薦等方式,招募政治素質較好、時間較充裕、熱心服務群眾的人員,鼓勵熱心居民積極參與。先后有20余家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700余名社區群眾志愿參與到社區服務中,提高了居民自治意識和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讓社區服務更加充滿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