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玉鑫
“這是正宗的富硒土雞蛋,農戶家養的土雞產的蛋,純天然無污染綠色產品……”
在石泉縣第十九屆人大代表陳文霞的直播間里,土雞蛋、油渣餅、熏肉臘腸、野山菌等特色農產品輪番上陣“刷臉”,她一邊試吃品嘗,一邊向前來觀看直播的網友宣傳推介,直播間熱度不減、彈幕不斷,網友們紛紛下單搶購,氣氛異常火爆。
“圓臉大眼睛,待人熱情,說話咋咋呼呼,做事風風火火,活脫脫一個‘辣妹子’。”這是見過陳文霞的人,對她留下的第一印象。
1992年出生的陳文霞剛三十出頭,今年是她返鄉工作的第七個年頭。從當初青澀的村文書,到如今她已是個越發成熟干練、獨當一面的縣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
2010年,計算機專業的陳文霞大專畢業,迅速投入到了浩浩湯湯的求職大軍。在外漂泊幾年間,每當辛苦打拼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出租屋時,她總會想起自己環山抱水的家鄉。2017年,陳文霞下定決心辭掉城里的工作,回到家鄉喜河鎮盤龍村。
“我們全村289戶914人,現在住在村里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只能從事一些傳統種養殖業,生產和制作一些特色農副產品,大山里的特色農副產品銷路狹窄走不出去,這讓我很憂心。”理科出身、思維敏捷的陳文霞深知拓寬農產品銷路的重要性。怎么能讓優質農產品“走出去”,讓群眾富起來,成了她急需研究的“課題”。
2018年,陳文霞決心幫助農戶拓寬銷售渠道,以集約化銷售模式助農增收。首先,她建議由村委會牽頭,與珍佰糧公司簽訂銷售合同,統一將村戶的農產品規模化銷售給該公司,讓農戶的農產品售賣更加方便快捷,具有法律保障。緊接著,她又將目光投向了時下如火如荼的網絡直播帶貨模式,借助網上銷售、直播賣貨的方式,助推農產品銷售。
“第一次上直播間的時候我還有點不敢看攝像頭,現在已經能對著攝像頭侃侃而談了,如今我的賬號已經有7000多粉絲了,我們農產品的訂單成交量也越來越多。我還學會了短視頻剪輯,可以把農產品制作過程拍成視頻給大家分享。”談起直播賣貨的經歷,陳文霞收不住話匣子,她幫村里的留守婦女賣過富硒土雞蛋,幫留守老人賣過手工紅薯粉條,還幫養殖大戶賣過熏肉臘腸……這些純天然綠色農產品,借助互聯網電商平臺“飛”到了千里之外人們的餐桌上,也讓大山里的農戶錢袋子鼓了起來。
為了讓農產品擁有更廣闊的銷售平臺,陳文霞于2019年帶頭發展起了線下電商實體店,每逢銷售旺季或旅游季,農產品供不應求。為了帶動其他村的農戶搭上信息化時代“快班車”,她在鎮上開了一家“喜河鎮扶貧產品代銷點”實體店,全鎮18個村的農產品都可以送到這里來銷售,真正為全鎮農戶打開了一條致富路。
“我還養了150多頭黑豬,走生態放養的路子,平時就讓它們自由地在山林間覓食,這些跑山黑毛豬,毛色烏亮、油光水滑,肉質緊密、肥而不膩,市場銷售前景很好。”陳文霞還會不時拍攝一些黑豬在山林間或奔走、或覓食的小視頻上傳到直播平臺上,給網友們分享黑豬的生長過程,激發起他們的購買興趣。
村里發展產業,陳文霞總是一馬當先、先行試驗,2018年底種的50畝花椒收益不好,她立馬通過外出取經和摸索學習轉換了產業發展方向,如今發展林下養雞、生態黑豬養殖。她還通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改造了200畝生態茶園,2022年底項目建成,預計年產優質茶葉4噸,年銷售收入達20萬元以上,項目帶動直接受益移民戶78戶184人,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