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譚文昌 唐坤
(圖片 許兵 董長松 攝)
時令進入冬月,秦嶺深處,紛揚大雪覆蓋了連綿山丘,室外的氣溫,也早已呵氣成冰。然而對于寧陜、石泉兩地翹首以盼、期待多年的老百姓來說,因著寧石高速公路的全境貫通,這件盤亙在心頭多年的大事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點,火熱的心情在嚴寒中更顯沸騰。
寧石高速直達石泉縣城
12月9日,伴隨著車輛駛向竣工完畢的寧石高速,一路疾馳的車影背后,歡呼聲、慶賀聲響徹在高速路口。沿線40余萬人民群眾,將心愿實現的喜悅傳遞到線上線下,順著蜿蜒的高速路,播撒下對未來高質量發展的信念與決心。記憶中灰塵撲面、崎嶇不平的舊途將被徹底塵封,擺在面前的,是繼往開來、高速發展的新征程。
攻堅克難打造品質工程
作為我省“2367”道路規劃網絡中的重要連接線,寧石高速公路的貫通不僅便捷了當地的老百姓,對我市完善大交通,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更是建設交通強省的過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交通線之一。
2018年,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簽發了《關于寧陜至石泉高速公路項目核準的批復》,隨后,省、市、縣一系列相關手續陸續批復完善,2019年3月,路基橋隧工程正式開工,寧石高速便開啟了馬不停蹄的建設進程。直至今年11月底,歷時3年有余的寧石高速公路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眼前。在整個建設過程中,石泉縣高度重視,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涉關鎮和相關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項目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從縣交通局等單位抽調11人派駐到協調小組辦公室,專職負責寧石高速建設協調、征地拆遷等工作。石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征地拆遷、施工建設有關工作;涉關鎮、部門積極配合,全力做好建設用地、用水、用電、用路和外圍環境保障工作,支持項目公司加快施工,給后續工程建設注入了動能、夯實了地基。
寧石高速通往石泉縣省級經開區
為打通這一高速通道,項目建設單位陜西葛洲壩延黃寧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上千名員工排除萬難,終讓險路變坦途。公司總經理王勇介紹說:“由于地處秦巴山區,重巒疊嶂、溝壑縱橫,地形地質條件極其復雜。項目全線橋隧比高達87.24%,部分線路橋隧比甚至超過了95%,是陜西省橋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大量涌水、巖溶等不良地層給現場施工帶來了極大挑戰。其中,云霧山隧道左線全長7185米、右線全長7209米,屬于特長隧道,通風困難,包括8個斷層帶和7個富水帶,是全線施工的難點所在。同時,隧道最大埋深751米,相當于250層樓高,隧道施工和斜井施工難度極大。當中面臨的種種難題,對我們參建單位來說,無疑是一場大考。但我司所有員工都嚴格按照施工合同及相關規范的要求,努力克服困境,現在已順利完成了各項工程建設任務。”
歷經1000多個日子的不舍晝夜,依托2000余名參建者的不懈奮斗,寧石高速公路以一日一新的變化朝著連接交通大動脈、貫穿交通樞紐的目標沖刺著,把內實外美的高速公路融入青山綠水,勾勒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紀元。
精益求精筑就綠色公路
展開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高速圖卷,綠色是最鮮明的底色。為深入貫徹國家綠色發展理念,減小工程對周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寧石高速始終秉持綠色公路設計理念,體現出“能架橋的不填路,能通隧的不挖山”設計規劃,有效保護了秦嶺腹地的生態環境,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助力開創了地方生態文明新局面。
因全線具有多處高邊坡,且地質構造較為復雜,為確保邊坡施工安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邊開挖、邊防護、邊綠化”原則,并將主動防護與被動防護相結合,柔性防護與表層綠化施工相結合。同時,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抗滑樁、鋼板墻等結構,安裝了高邊坡智能監測系統,確保了項目高邊坡的穩定可靠。
寧石高速連接石泉縣省級經開區
石泉境內千枚巖隧道施工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總結工程建設經驗,集思廣益攻克技術難題,對鉆爆各循環參數以及爆破效果進行評價,依托現場施工確定鉆爆參數,采用最優方案最大化減少爆破對圍巖的擾動,提高了洞室成型率,提煉了新奧法運用經驗,在保障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進度。結合隧道洞口處地形地貌,采取“零開挖”進洞施工方案,減少了對原始山體的破壞,把綠色建設要求貫穿每個環節,維護了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蹚出了護衛碧水青山的“綠色之路”。
如果說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那么創新就是走向更美好未來的助推器。為保證工程質量的可靠性和技術水平的先進性,項目公司不斷加強技術交流、汲取先進施工經驗。在筒車灣樞紐立交 C、E 匝道上跨西漢高速時,采用自重輕、力學性能優、質量可靠度高、耐久性好、施工進度快、建設周期短、抗震性能好、節約環保的鋼混疊合梁結構形式,其建設也有效提高了組合結構橋梁在陜西公路建設中的應用水平。
易積雪結冰的冬季,如何提高瀝青路面的抗結冰性能是施工過程中的一大難題,項目公司便優先采用相變調溫材料路面結構,減小路面雪后結冰病害,降低養護成本,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確保車輛通行安全,提升了綠色公路品牌效應,也為相變調溫材料在寒區公路的應用積累了經驗。而為了避免支座脫空、偏位等質量通病的發生,項目采用新型自調平支座,有效提高了山區橋梁支座安裝質量,保障了結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后期養護成本,同時通過分析評價,為不同類型支座的技術性能和使用性能提供了對比數據,對新型自調平支座今后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這樣的創新和改進在整個項目推進過程中處處可見。新技術、新理念的運用,不僅使得寧石高速工程品質提檔升級、也為其快速延伸奠定了基礎。如今,飛馳在這條新生的高速路上,感受到的鮮明活力、澎湃動力將在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歲月長河中鐫刻出深深印記,為沿線百姓邁向幸福高地筑就強力引擎。
民生為本注入發展動能
在時間的檢閱中、在歷史的變奏下,縱橫蜿蜒的高速公路,鋪就出區域經濟發展的快車道。整個建設過程中,陜西葛洲壩延黃寧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擔負著路基橋隧、路面及交通安全設施工程建設的全部工作。由于時間緊、任務重,為了按時完成工期,項目公司負責人幾乎每天都忙到深夜,協調大量設計、修復等問題。戰寒暑、控疫情、搶工期的日子里,披星戴月的施工隊伍牢記項目要求和各項標準,用一絲不茍的態度嚴把工程質量關,為順利通車強化根本保障。在2021年特大雨水過程中,全線各棄土場、棄渣場及邊坡防護經受住了強降水考驗,未發生一般以上垮塌滑移事故。通車前夕,項目單位還在帶隊復查路基橋隧、路面及交通安全設施工程質量,確保每一環節無紕漏。其中難度最大的隧道工程也做到了隧道軸線平順,內輪廓圓順,檢修道棱線順直,結構尺寸滿足設計要求。襯砌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實,襯砌間錯臺得到有效控制。經第三方檢測單位測量,無明顯滲水、漏水現象。從平地到丘陵、從山腳到溝壑,他們逢山開路,用實干擦亮奮斗底色、用智慧和汗水筑成秦巴大地又一條致富路,振興路。
石泉縣便捷的交通網絡
正所謂路通百業興,這條全長約50.954公里的寧石高速公路,北起寧陜縣筒車灣鎮,與G5京昆線相接,途經寧陜、石泉兩縣,與十天高速相連,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5.5米,為雙向四車道。寧石高速公路的建成,將進一步完善石泉至寧陜高速公路交通網絡,實現兩地互聯互通,便捷沿線居民出行,助推鄉村振興和兩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將擴充全省高速公路網布局,有利于陜南地區整體路網效益的發揮,增加了區域應急安全迂回通道,提高了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能力。對有效吸納關中經濟區的經濟外溢效應,加快石泉縣、寧陜縣旅游資源開發,帶動川陜革命老區經濟振興發展,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支撐川陜革命老區率先脫貧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均有重要意義。“寧石高速路的通車,實現了高速路直達云霧山鬼谷嶺AAAA景區和石泉省級經開區大門口,這將有效帶動生態旅游、富硒食品等產業發展,進一步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推動當地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可以說這不僅是一條對外開放的聯絡線,更是當地老百姓發家致富的增收路。”談起未來的發展,石泉縣云霧山鎮鎮長蘭周周信心滿滿。
寧石高速直接通往云霧山景區
大道通衢,交通先行。站在歷史潮頭,挺立于新的發展起點,寧石高速承載著社會各界的期盼、沿線群眾的幸福夢想、地方政府百舸爭流的發展愿景,依靠著政策的指引、政府的領導、科學的管理、細節的把控、精細的打磨,一條優質耐久、安全穩固、社會認可的品質之路正從秦巴山的深處延伸出來,以追趕超越、篤行不怠的態勢,搭載上全市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助力地方產業發展、經濟騰飛、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