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和“樂業才能安居”的科學論斷,石泉縣實施“四個三工程”積極創建高質量充分就業縣。
鞏固三級就業服務體系,引導群眾外出務工。按照“縣有創業就業服務中心、鎮有就業社保服務站、村(社區)有就業社保服務隊”三級就業服務體系的要求,鞏固全縣11個鎮164個村(社區)就業社保服務隊并充分發揮作用,重點開展“摸清底數、建立臺賬、宣傳政策、組織培訓、推送崗位、引導就業、服務維權、壯大產業、引進能人、落實社保”十項工作,著力打通就業幫扶“最后一米”,引導幫助每個家庭中有就業意愿的勞動力至少1人實現穩定就業增收,確保“十四五”期間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5.6萬人以上,年人均創勞務收入3萬元以上。
吸納三千人從事新興產業,幫助群眾就近就業。堅持集群化發展、鏈條式布局,深入實施“龍頭企業帶動、關鍵技術突破、產業基地支撐”三大工程,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完善產業配套、創新發展模式、突出人才培養、強化“雙招雙引”,推進新興產業“建鏈、強鏈、延鏈、補鏈”。重點發展電子線束、毛絨玩具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發展總部型企業,打造經營好、管理好、待遇好、用工好的“四好”新社區工廠,有效帶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確保到“十四五”末,全縣新興產業總部型企業達到10家以上,發展培育“四好”新社區工廠50家,帶動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3000人以上。
組織三千人開展職業培訓,提升群眾就業技能。深化產業、就業、創業“三業”融合,溫暖內心、增強信心、堅定決心“三心”融合,優化機制、優化服務、優化環境“三優”融合的“三三融合”技能培訓,在縣職教中心建成技能培訓公共實訓基地。圍繞縣域“六大產業鏈”及縣內外企業、產業用工需求,深入實施“一戶一技一項目”技能工程,重點針對高校畢業生、脫貧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殘疾人、退役軍人等群體開展石泉小廚、家政服務、康養理療、電(焊)工、修腳師等職業培訓,確保有就業意愿、有勞動能力的重點就業群體至少掌握1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能。“十四五”期間,每年組織開展職業培訓3000人次以上,提升勞動者就業競爭力。
回引三百人返鄉自主創業,做大做強歸雁經濟。大力發展歸雁經濟,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逐步建立健全在外石商、退役軍人、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高校畢業生、成熟產業工人、在外科研人員、技能人才以及機關事業單位和退休人員信息庫并動態管理,落實常態化聯系制度和異鄉人才親屬關心關懷制度。充分發揮縣工商聯(總商會)、縣招商服務中心等橋梁紐帶作用,定期召開在外創業人士座談會、創業項目推介會,以鄉情、親情、友情吸引石泉籍在外商界能人、行業精英、科研人才、能工巧匠等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就業。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鄉村銜接資金及其他行業部門專項資金,優先支持“歸雁經濟”項目孵化、就業幫扶,帶動項目回遷、資金回流、技術回鄉、智力回哺。“十四五”期間,每年回引能人返鄉創業300人左右,帶動就業不低于1000人。
通過實施“四個三工程”積極創建高質量充分就業縣,實現“十四五”期間全縣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不低于1200人,組織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不低于5.6萬人(其中縣內就地就近轉移就業不低于2萬人),轄區內有就業意愿的勞動力100%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率達到100%,城鎮和農村“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50%的新增勞動力留在本地就近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