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云
年養殖蜜蜂12500箱,產蜜86噸,產值860萬元,助農增收86萬元。一個新興產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經弱漸強,石泉縣的周才東把苦差事做成了“甜蜜”大產業。
在外打拼了20年的周才東本已經在西安成家立業,年薪30萬以上,但是這個從大山里走出的人,沒有忘記自己是農民的后代。在全國精準扶貧的號召下,他放下自己的業務,利用在外經商獲得的資金和經驗,返回家鄉石泉開始了人生的二次創業。
經過考察,他看好了蜜蜂養殖這個產業,于是自掏腰包,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來石泉實地考察。專家們認為石泉北依秦嶺、南枕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氣候濕潤,四季分明,豐富多樣的蜜源植物是養殖中華蜜蜂的絕佳場所。
剛步入新行業的周才東,深知養蜂的艱苦,他刻苦鉆研養蜂技術,認真領會蜂蜜生產質量標準。外出考察,實地學習,四處拜師學藝。自己動手飼養蜂群,摸索蜂群成長過程,掌握技術要點,被蜜蜂蜇傷是常事。通過幾年努力,他已經掌握了一整套養蜂技術和傳教方法。為了讓更多人掌握養蜂要領,他奔波在各村蜂農之間,三年共為2300戶養蜂戶送技術、做指導、促銷售。同時,在有條件地村鎮確立產業發展基地,建立養蜂專業村,督促規范標準化養蜂場,用示范帶頭作用鼓勵廣大蜂農增產增收,使養蜂產業年產值達千萬元。
2016年,周才東出資620萬元注冊陜西嶺南蜂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全縣11個鄉鎮展開了養蜂技術培訓,產業推廣和產品銷售業務,無償培訓技術達到685人次。他還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學習,榮獲高級農藝師職稱,被陜西省蜂業協會推舉為常務理事,聘為省科技蜂業技術專家團成員。2017年籌資成立石泉東云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275戶開展中華蜂養殖工作,產生經濟效益560萬元。
雖然事業蒸蒸日上,但是他始終還在探索思考,他認為,產品沒有標準、產業不成規模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于是,他牽頭成立了石泉縣蜂業協會,并被推舉為首任會長,積極籌建蜂蜜加工生產線,完善蜂產品標識體系,注冊商標和認證程序。他常常不顧疲憊,帶領技術團隊深入農戶,悉心引導,改變傳統養蜂產蜜量不穩定的現實情況,利用科學養殖方法確保蜂農產量翻番收入增加。
為了拓展銷售渠道,他上網學習,探索產品標準和包裝,多方交朋結友,尋找產品銷路。在本省大中城市建立信息平臺,通過親友同學搭建產業聯盟。目前,產品在天津、上海、廣州、成都等大中城市都有供給渠道,產品銷量逐年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