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玉鑫)初冬時節,石泉縣喜河鎮山霧繚繞,山野間織就了一幅冬日盛景。為抓住今冬明春產業發展黃金期,該鎮圍繞“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著力培育“一村一品一園區”,努力實現產業發展在總量、體量、質量上有新突破,以產業先行引領鄉村振興。
冬日清晨寒氣未散,但絲毫蓋不住蔡河村農戶備耕犁土翻地、準備來年繼續發展烤煙的熱情。蔡河村6組的烤煙大戶葉全斌也忙著冬日備耕,他從2018年開始回村種植烤煙,現在烤煙種植面積已達48畝,年收入達10余萬元。
蔡河村此前一直以傳統養殖業為主,經濟效益偏低,產業基礎薄弱,近年來,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過狠抓黨建引領、能人帶動和鄉村振興“一村一品”打造,產業布局得到不斷優化。蔡河村村主任葉勝國笑著說:“烤煙產業發展前景不錯,經濟效益有保障,我們村計劃明年再增種30余畝,做優做大烤煙產業。”截至目前,全村共發展烤煙種植大戶4戶,建有煙田210畝,直接帶動30余戶農戶致富增收。
近年來,喜河鎮烤煙產業全面開花,蔡河村、福星村、雙溝村、洞溝村等都在大力發展烤煙產業。據悉,全鎮今年共種植烤煙330余畝,實現烤煙收入100萬元以上,直接帶動80余戶農戶實現穩定增收。
長陽村潔白的油茶花競相開放,淡淡花香彌漫在這片山野間。雖已是寒風瑟瑟的冬日,這片油茶林海依舊生機盎然,吸引著游人的目光。這是喜河鎮長陽村緊跟“十四五”規劃培育特色產業助農致富增收的一幕場景。
今年是長陽村種植油茶的第4年,430余畝油茶林煥發著勃勃生機,只等著迎接豐收。長陽村黨支部書記江本忠介紹說,油茶是一種花果同樹的經濟作物,生長期長,一旦投產后,隨著樹苗逐年增長,掛果會越來越多,效益也會越來越好,長陽村山地多、坡度和緩、土層深厚,很適合種植油茶。
2018年,長陽村借助扶貧政策東風,整合村內優質土地資源,因地制宜把油茶作為全村脫貧致富的產業之一。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牽頭,發動村民自愿種植,并成立專業合作社,采用“代種代管”的模式先后吸納了23戶農戶加入合作社。同時,以“以工代扶”的形式吸納貧困群眾入社務工,承擔專業管護責任,按日支付務工費,幫助農戶就業增收。
在喜河鎮檔山村的茶園基地,農戶們埋頭耕作,有的扛著鋤頭除草,有的提著桶施肥,農具“叮叮當當”撞擊在一起,奏出一曲鄉村振興的“交響樂”。
近年來,檔山村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黨建引領、科學規劃,依托獨特的生態氣候和地形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種植和茶文化體驗式旅游。目前,建有高標準茶園600余畝,建成20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并先后成立了康泉生態茶葉有限公司和檔山村生態茶葉專業合作社,每年產干茶2噸左右,年生產總值達200萬元。
為吸引能人返鄉創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檔山村以黨支部為引領,構建了“支部+生態茶葉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合作社流轉30戶貧困群眾茶園100畝,優先安排貧困群眾在茶廠務工,每年解決用工人員達200余人次,直接帶動60余戶120余人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固本培元。
除此之外,喜河鎮盤龍村的特色紅薯產業、雙溝村的蠶桑產業等也在加快產業發展的步伐。下一步,喜河鎮將結合各村實際,立足資源優勢,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一村一品”,持續培育各村特色產業,以科學規劃優化產業布局,以產業先行助推鄉村振興,著力打造產業旺、環境美、農村富的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