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曹景
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是有名的蠶桑產業大村,全村有6000余畝的高效密植桑園,按照之前的傳統養殖方法,這里的農民養一張蠶基本能創收2500元。那如何能更大程度地結合當地產業優勢,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呢?池河鎮明星村有了新探索。
據了解,去年3月,在石泉縣全域旅游地高速發展推動下,明星村開始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農旅融合。依托萬畝桑海大地景觀、利用金蠶文化、農耕文化元素、配套旅游服務設施,半年時間成功建成“滄海桑田·鄉村明星”旅游景區。通過集中流轉土地,提升改造原有桑園,引進1000余個桑品種,建成了西北規模最大的桑品種博覽園,景區也成為研學旅游的新打卡地。
在景區內有一種特色蠶桑宴——“炸桑葉、涼拌桑葉、桑葉丸子湯、桑葉漿水面、桑葉餃子饅頭、桑葉涼粉、桑葚甜酒、炸蠶蛹、桑葉炒雞蛋、桑葉茶、桑葚酒、桑園辣子雞……”幾十道“桑葉”主題特色美食讓游客們垂涎欲滴。一盤炸桑葉10來片,能賣到18元,平均一片就達到近兩元,其他菜品單價也是28-88元之間不等,與1200斤桑葉喂養一張蠶賣2500元的好價錢相比較,經濟效益要高幾百倍。
此外,景區旅游商品超市的貨架上還擺了很多蠶桑食品,如:桑葉粉、桑葉茶、桑葉餅、桑葉面條、桑葚酒、桑葚干、蠶蛹等等,為當地群眾增收帶來新路徑。
“景區目前直接帶動150名群眾務工就業,帶動發展民宿20家、農副產品小作坊30余戶、農產品加工銷售100余家、流轉土地200戶,輻射周邊1000多戶農戶實現增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明星村黨總支書記劉家滿說。
近年來,明星村通過桑園套種羊肚菌、桑園養雞等項目,不斷完善蠶桑產業體系,后期還開發了果桑、菜桑采摘園,通過多種方式增加游客的旅游綜合體驗。
村民自己也可通過流轉房屋土地、開辦農家樂、民宿、開辦手工小作坊、銷售農產品、到景區園區務工、發展蠶桑產業等多種方式享受蠶桑經濟和農旅融合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