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董長松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唐應軍卻始終如一,不怕臟、不嫌累,盡心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用行動踐行孝老敬親。
今年31歲的唐應軍,是石泉縣城關鎮紅二村二組村民。2010年父親意外身故,與年邁的母親相依為命,雖然生活艱難,但一家人其樂融融?2012年3月,母親突然罹患中風住院,經過搶救,雖暫時保住了性命,但再也無法站起來,高昂的醫療費用花光了這個本不富裕家庭的所有積蓄。
自此之后,唐應軍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母親擦洗身子、換洗衣服。母親患有嚴重的食道炎,奶粉就成了她的主食,唐應軍沖好奶粉,一口一口喂給母親吃。等收拾完這一切后,唐應軍才匆匆出門,種地、完成公益崗工作。工作罅隙,他還要多次回家照看母親,幫其翻身、換洗。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給老人喂食物、洗澡、倒屎倒尿。有時候,唐應軍一天都顧不上自己吃上一口熱飯。這些繁復細微的活,在母親臥病在床的8年時光里,唐應軍已經重復做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然而他總是樂觀面對。
三伏天里,老人因為天氣太熱睡不著覺,他為老人買來電風扇讓老人睡得安穩;冬天為了不讓老人受涼,他就會給老人鋪上電熱毯,每晚他還堅持為老人洗熱水腳、按摩保持老人血脈通暢,使老人保持干干凈凈、心情愉悅。母親住院期間,他每天都是處理完繁重的農活后,又打起十二分精神來照顧母親。
雖然生活困窘,但他從不怨天尤人,為了照顧母親,他毅然辭去縣城的穩定工作,不等不靠重拾農活,這幾年除了照顧母親的日常,他還學會了養雞、養豬、養蠶,還兼職有村上的公益崗位,增加收入。負責公益崗計分的紅二村文書李世群介紹:“他的公益崗主要職責是掃地鋤草,在他負責的路段,我們都很放心,打掃的都很干凈,在公益崗考核中從來沒有扣過分。”
從小家境一般的唐應軍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現在母親生病,他對待自己更是嚴苛,每賺到的一塊錢,他都要精打細算,母親買藥、買牛奶是第一要務,而自己連續幾年都沒有添過一身新衣裳。包戶干部看到唐應軍的不容易,給他買了新衣服,村兩委也為他申請了救濟,但他總舍不得穿,別人問起,他卻說:“等我衣服穿爛了在換。”
雖然家中只有母子二人,但柴、米、油、鹽、醬、醋樣樣都被他打點得有條不紊。曾有人嘆息說:“你給病母請個保姆,你也輕松點。”他卻告訴別人:“不是親的怎么照顧的好,再說父母養我小,我就要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掌聲鮮花,唐應軍正是用最樸實簡單的話語回應這孝老善心,用行動回報著養育之恩。孝老敬親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唐應軍用勤勞和孝心為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更為紅二村樹立了孝老敬親的先鋒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