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董長松
“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實在沒辦法全職務工,社區家庭工坊成立后,我每天在家里制作三四個小時,每月有近千元收入,這樣既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還可以補貼家用。”家住石泉縣城關鎮雙溝安置社區的周友慧說。通過家庭工坊,周友慧將電子線束帶回家里,抽閑暇時間制作。這樣生活工作兩頭都能“兼顧”的工作,讓她很滿意現在的狀態。像周友慧這樣的家庭,在搬遷社區還有很多。
為鞏固脫貧成效,讓搬遷居家的群體能快速融入到社區生活,城關鎮“量體裁衣”,出臺多種搬遷后扶舉措解決特殊群體就業問題。考慮到很多需要照顧孩子或者不能全職務工的家庭,城關鎮政府主導量身定制了“家庭工坊”,讓他們居家就能就業增收。
“家庭工坊”組織形式簡單,場地限制少,就業靈活,是居家婦女等特殊人群在家靈活就業首選。就業群體可自建家庭工坊,或者通過家庭工坊直接就業,將原材料帶回家中,靈活利用碎片時間,按工藝要求制作完成后,再交給社區工廠驗收,即刻按量領取相應報酬。
為積極引導城鄉勞動者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抓好電子線束產業增產擴面,鎮政府對成立家庭工坊給予資金扶持,根據開辦的時間、規模給予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獎勵,鼓勵居民主動發展。同時,政府將技能培訓延伸到村(社區),免費組織多場次電子線束制作專題培訓,邀請意向就業人員參觀社區工廠,補齊居家就業群眾勞動力技能短板,讓群眾居家就業“無縫銜接”。
據悉,該鎮打造了“家庭工坊”20余個,提供就業崗位近500個,基本實現100戶以上移民搬遷新社區工廠的全覆蓋。隨著“家庭工坊”擴大覆蓋面,將有效解決搬遷、留守群眾照顧家庭與就近就業的矛盾,為他們開辟了一條新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