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紅莉
現年53歲的石泉縣喜河鎮城鎮社區黨支部書記屈國志,從25歲開始擔任原民強村村主任一職以來,履歷不可謂不光鮮。33歲,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48歲,到喜河鎮城鎮社區擔任社區主任;52歲,擔任城鎮社區黨支部書記。
28年來,屈國志連獲27次各級表彰,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群眾的一致好評。在新一輪村(社區)黨組織換屆選舉中,屈國志呼聲最高。他用奮發有為的狀態、敢闖敢試的斗志、開拓進取的精神,爭做百姓的好干部。
當有作為的村干部
興桑養蠶、種黃姜、養豬羊……這是屈國志25歲以前的務農常態。那時的他跟著父母以種莊稼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由于踏實勤快,家里收入在村里排名靠前。初中畢業后,他還當過村里民辦學校的代理教師,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
1992年,他被村里推薦為村主任。當時的民強村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海拔高、交通不便,農業還是主要收入來源,屈國志便和村干部一起,商量著先帶領村民發展蠶桑、黃姜、魔芋等特色產業,讓村民兜里有收入。
“我當時種了3畝蠶桑、3畝黃姜、2畝魔芋,因為村民不敢隨便嘗試,我便先帶頭試種,頭一年就見了效益,村民看到后就搶著種,那時的民強村,到處都是產業,村民熱情高漲,忙得不亦樂乎。”屈國志回憶。
漸漸地,村里開始有了第一個產業大戶、走出了第一批年輕人,村里的條件越來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富足。看著村里逐漸發展起來,屈國志十分高興。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后,他時刻帶著一本筆記,認真考察學習,思考著如何更好為民服務。
移民不移服務
2008年高山移民政策正式啟動后,屈國志帶領40戶村民搬到了城鎮社區民強街道,屈國志再次被社區黨支部居民推薦為社區主任,與當時的黨支部書記金海寬組成“黃金搭檔”,當時脫貧攻堅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城鎮社區搬來了一批又一批搬遷戶,居民多了起來,可后續發展問題成了社區發展的一大難題。
屈國志和社區班子成員共同商量,一致認為建立社區工廠解決搬遷居民就業問題的方案可行。屈國志帶領村干部一同考察學習后,在城鎮社區開辦起了社區工廠。當時有不少婦女報名參加,但由于工廠設施簡陋,隨著工廠人員的持續增多,擴大社區工廠規模迫在眉睫,加之沒有建立標準的社區活動室,屈國志又將擴建工廠的問題匯報給了黨委政府,次年,嶄新的社區工廠和活動室就建立了起來。
2018年3月21日,喜河鎮社區制衣廠正式開業,社區工廠從最初的手工定制到獨立制作,標志著工廠的逐步成熟,工廠投入使用的縫紉機也從最初的21臺到現在的80臺,人數從十幾人到現在100余人。2020年11月27日,喜河鎮城鎮社區“安康仁朋電子有限公司石泉縣喜河分公司”正式成立,該工廠從業人員以男性為主,這也意味著又一大批居民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培育優秀后備干部
2019年10月,屈國志擔任城鎮社區黨支部書記一職,此時的他已經52歲,班子需要新鮮的血液,培育優秀年輕干部是重中之重,于是,他開始對社區內的年輕黨員干部進行培養考察。
為培養出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優秀年輕干部,屈國志從學習和實踐入手,根據年輕干部的性格特點、專業特長、發展潛力等實際,分層次完善培養計劃,細化培養方向、培養目標、培養重點、培養措施,做到整體性規劃、個性化設計、差異化培養,促進年輕干部早日成長。目前,社區先后培養了6名優秀年輕的干部,“90后”支委委員陳志雷被作為重點培養對象。
“陳志雷年輕有活力,班子需要年輕干部來擔當;他有文化,是大專畢業,社區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加強思想學習的工作。同時,他熱心服務,是我們社區最早加入志愿服務行業的年輕人,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屈國志認真地對筆者說,眼里滿是對優秀年輕干部的期許和贊賞。